壹、前言
《孫子兵法》〈用間篇〉曰「故明主賢將 所以動而勝人 成功出於眾者 先知也」,又曰「⋯⋯此兵之要 三軍所恃而動也」。
「先知者 不可取於鬼神 不可象於事 不可驗於度 必取於人知者」,此為孫子對先知的定義:不迷信、不類比、不推測,必須由知情人士處,獲取第一手情報。其手段就是「五間俱起」。
而孫子對先知的警語,於今仍然適用,曰:「相守數年 以爭一日之勝 而愛爵祿百金 不知敵之情者 不仁之至也 非民之將也 非主之佐也 非勝之主也」。翻成白話就是:與敵對峙多年,交戰1日勝負立判,就因捨不得重賞花錢,而無法獲得先知能力,真是不仁之至,不配擔任指揮大軍作戰的將領,不是稱職的高級參謀,不是一位有道且能統帥全民戰勝敵人的國家領導。
今日在烏克蘭戰場上,對於先知能力,具體到實務,就是美國付諸實踐的Joint All-Domain Command & Control (JADC2)「全領域聯合指揮與控制」。此計劃極其深奧複雜,簡單說就是「萬物互聯,所聯皆為武器」、「透視全局,所視瞬間毀滅」。
由此觀之JADC2的先知手段,較之孫子的「五間俱起」,已不可同日而語,今日研究《孫子兵法》「動而勝人」的致勝之道;務必將高科技融入其中,方能與時俱進!
美國在各個領域打造各種排斥中俄的聯盟、體系,未來一經聯網,全球勢必形成「美與非美」兩套互不聯通、互不隸屬的系統。(資料照,翻攝Youtube)
貳、JADC2具備的能力與手段
一、全球定位及高速數據鏈傳輸系統:目前僅中、美、俄、歐盟,擁有自己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高速數據鏈傳輸系統,美世界領先,中俄次之。
二、尖端陸海空天、四位一體雷達監測及武器研發、生產體系:中、美、俄、歐盟有此能力。
三、6個統一:雲端大數據資料庫、安全保密網路系統、電子作戰地圖、無線電台、射頻收發天線、軟體操作系統。以中、美、俄三國相較,美國能力首屈一指殆無疑義,中國仍發展中,能力如何尚待實戰驗證,俄羅斯在此次侵烏行動中,已證明難堪檢驗,其能力有待強化。
五、傳統高效能的特種部隊及「五間」情報系統。美、俄強勢,互有特色,中國低調且無特殊戰果展示。
以上6項是決定下一場戰爭勝敗的重要關鍵。但戰事未啟之前的佐外之勢,即美今日所用之一切制裁手段,應屬另外一套「萬事互聯」系統,舉凡經濟、科技、物流、金流、能源、礦產、糧食、網絡、媒體、群眾心理及人民認知⋯⋯這種非直接戰損的殺傷力,亦足以動搖國本,在這萬事萬物皆可互聯,皆可為戰的趨勢觀之,美在各個領域打造各種排斥中俄的聯盟、體系,未來一經聯網,全球勢必形成「美與非美」兩套互不聯通、互不隸屬的系統,美國與中國將形成壁壘分明的冷戰新形態,美國是先從軍事整合為主,經貿能源糧食為輔;中國以全球化訴求為主,中國市場開放為輔展開鬥爭。目前尚屬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看似毫無交集,但中、美競爭實質已進入白熱化,這些都是為即將發生的「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的熱戰做準備,俄烏之戰只是互探虛實的序幕,會否引發大戰?能避戰乎?可有解決之道?
美國的戰略目標十分明難,即藉俄烏之戰,製造天下大亂,唯美國相對大好之形勢。(資料照,美聯社)
參、上兵伐謀,「先知」其謀
若JADC2是屬戰略、戰術上的先知,那伐謀則須具備地緣政治與政略上的先知能力,孫子用兵最高原則在於「不戰而勝」,何以為之,以謀伐敵或伐敵之謀是也。所謂四兩撥千斤,必先練就千斤之力;所謂扮豬吃老虎亦先要有能吃老虎的本事,故欲伐敵之謀,必當先知其謀,以及克制敵謀的策略、能力及手段。
解析美國之謀
美國《星條旗報》網站3月26日發表一篇報導稱,俄烏戰事讓五角大廈「莫名自信」。過去幾周的情況表明,美國能夠以所謂「絕對重擊侵略者」的方式,以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調動盟友。這場仍在進行的衝突證明了美國的經濟、外交和軍事實力。顯然在阿富汗狼狽潰退,士氣低落的五角大廈,因阻止了俄羅斯的戰略企圖,如同打了一劑強心針,認為自己仍然具備全球霸權的實力。我們必須探究美國這種「莫名自信」的底氣何在,以求因應之道:
一直以來,美國都不願接受「相互保證毀滅」的核武恐怖平衡;因此不斷發展反制武器和反制戰略,以至於2006年美國宣布它已基本取得核優勢,而所謂的反制策略就是先發核打擊策略,反制武器就是反導系統。鑒於美國JADC2計劃的愈趨成熟,認為中國對美國的先發核打擊已經沒有核威懾力了,而且即使是俄羅斯也不能再指望他們的核威懾有效,以致北約毫無顧忌的東擴。
JADC2的核心理念是用敵人無法匹敵的速度,在所有作戰領域,威懾對手讓其知難而退,停止作戰行動,或者在威懾失效時迅速擊敗對手;俄烏之戰,使美國認為廣泛的「一體化威懾」戰略——即利用經濟、外交和軍事力量——能夠有效遏制普京(Vladimir Putin)的反北約東擴戰略。隨後中立了70多年的芬蘭和中立了200多年的瑞典,也都迫不及待的要加入北約,致使美國更佳的充滿自信。
然而美國「莫名的自信」靠譜嗎?中國作家劉慈欣於2009年出版了一本預言式的科幻小說《全頻帶阻塞干擾》描述了一個場面浩大而慘烈的故事——21世紀的某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發起了對俄羅斯的全面攻擊。在殘酷的國土保衞戰中,俄軍的坦克洪流仍舊無力抵擋北約軍隊由高科技電子制導武器支援下開展的進攻,節節敗退。唯一的辦法,是製造一場阻塞所有電子頻帶的電磁干擾,使雙方的電子儀器同時失靈,拉回雙方電子戰領域的平衡。於是⋯⋯
雖是小說,卻也預言到了歐洲再次爆發大戰的可能,只是如今尖端武器令人大開眼界,而國際形勢的發展,使中俄建立了牢固的戰略互信。美國真的認為中、俄聯合反導系統不堪一擊嗎?超高音速導彈能攔截嗎?2次核反擊能力可忽略不計嗎?忘了地球會自轉嗎?核子落塵會避開美國嗎?核子冬季呢?
北約在歐洲的擴張,是讓反導武器越來越靠近俄羅斯,使俄羅斯被攻擊時措手不及。但隨著戰事陷入膠著,似乎更助長了北約全球化的野心,東歐國家大都沿襲了俄式武器裝備,美藉俄烏之戰將其出清送入烏克蘭,並加速替換美規武器,眾人皆知美軍工企業大發其財,卻忽略背後的野心;武器一體化主要目的是,美國企圖以JADC2指揮全球800多個軍事基地,統一操控加入北約國家的武裝力量,建立威懾全球的軍事霸權。
美藉俄烏衝突,毫不理會歐盟感受,以JADC2的強勢能力,加速整合北約武裝力量;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一心想成立歐盟自主武力,但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JADC2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必須武器聯通化,其基礎是源自於美空軍的全球作戰系統,再進而整合海軍及陸軍,北約各國爭相購買F35戰機是整合的第一步。歐盟的軍工企業所研發的武器系統如果都必須與JADC2聯通,其武器裝備將毫無機密可言,當整合完成,美基本控制了武器發射權,也就是交戰權力交到美國手上,戰或不戰已由不得自己。「槍桿子出政權是有道理的」沒有獨立自主的武裝力量,歐盟只能是個爭吵不休的社團。
亞洲的日、韓情況與歐洲相同,美國長期的駐軍及使用美式裝備,加以每年大大小小的聯合軍演,其實練的就是協調合作,但一經納入JADC2系統,可就是由美軍直接指揮掌握了!韓國一直爭取的戰時指揮權將永無實現的可能,交戰權不在自己手中,還能稱之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嗎?韓國急不可耐的加入北約組織旗下的「合作網絡防禦中心」(CCDCOE)其實就是一個情報傳遞數據鏈中心,韓國只見共享情報之利,卻不見喪失主權之害,尤其未來與北韓的和解上將更加被動。
而台灣呢?長期以來有錢也買不到先進裝備,除了受到中美三個公報的制約,真實原因是美國根本不信任台灣,不敢保證機密不會流入中國,但有了JADC2這套系統,只分享戰場情報,就足以控制整個指揮系統,因為打與不打?指哪打哪?甚麼武器打?都由美國決定。前些時兩岸關係緊張,國防部長一度下令「不准開第一槍」否則軍法從事!這顯然還是有避戰、不戰的自主權力,如果加入JADC2呢?其後果可就不是假設性的問題了!
如此看來,北約全球化其實是假命題,實質是,美國假北約之名,行全球武力一體化,因為JADC2系統足以實現這樣的野心。
美國以其無所不包的國家安全為由,對中、俄行科技封鎖,經濟制裁,以此削弱俄羅斯及遏制中國發展勢頭。全球化是美國大力鼓吹推動的,全球供應鏈是美國規劃整合的,但當美發現中國是因此而壯大時,開始反全球化及供應鏈重整。這不外乎就是不能允許任何國家挑戰美國全球霸權,超英趕美原本是中國激勵人民努力奮鬥、擺脫貧窮落後的目標,誰知發展至今正共享富裕之時,卻成為美不能容忍的挑戰與威脅。
由以上3點觀之,美國的戰略目標十分明難,即藉俄烏之戰,拖垮俄羅斯,加強控制北約,弱化歐盟實力,利用台、日、韓開闢亞洲「戰場」,製造天下大亂,唯美相對大好之形勢。最危險的是對JADC2系統的「莫名自信」,實大大增加對中、俄發動先發制人的奇襲可能。
打開世界地圖,最醒目的就是中、俄連成的大片土地,僅以俄羅斯的能源、糧食加上中國的工業生產力,即使閉關鎖國,也足以自給自足。圖(左)為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右)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資料照,美聯社)
肆、中、俄之謀
但中國與俄羅斯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無上限,則已道盡一切,雖然美歐極盡挑撥之能事,只看中國不做甚麼及做了甚麼,就知中俄戰略互信何其牢固。
烏克蘭加入北約將改變整個地緣政治版圖,讓西方控制中國以西的歐亞大陸。俄烏之戰,使中國一帶一路大戰略受到干擾,令中歐經濟受損,此為美國得意之作。而歐洲輿論受美操控日深,一個對中國充滿敵意的歐盟也難實現互利共贏,中國只能與個別的友好國家加強合作,這也就難免會削弱了歐盟的一致性。
俄烏之戰至今,中國仍然堅持「戰略模糊但不迷糊」、「公正而不中立」的態度,維穩東盟、中亞,親善印度,關注南韓、台海,嚴厲警告日本,與美針鋒相對,保持高度警惕。對美多方挑釁中國實具有「我不欲戰 劃地而守」的實力與底氣。
俄烏之戰將近百日!世界人民似乎已產生網紅厭倦症,民生經濟問題才是大家真正關心的切膚之痛,美國戰略目標是以烏克蘭拖垮俄羅斯。但俄羅斯可是經歷過拿破崙與希特勒2次大軍入侵的國家,拿破崙攻入莫斯科時占領的只是一片焦土;面對希特勒大軍則有著名的列寧格勒900日及莫斯科保衛戰2大彰顯民族氣節的戰役。可以說在家門口打仗經驗十足,更何況還有個強大的中國與其互為依託,這樣的戰略形勢足以令俄立於不敗之地。
這場戰爭是美國極力挑起的代理人戰爭,美國涉入甚深,如果俄羅斯行「拖烏、耗美、損歐、裂解北約」之計,那停不停也由不得美國,最後誰拖垮誰,還真不好說了。
「彼王霸之兵 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 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20年前美發動反恐戰爭,公開宣示,凡不支持即為敵人,當時的確具備號令天下的實力;但觀20年後的今天,經濟制裁中國,除歐盟選擇性的跟隨外,基本是美一國獨立實施;至於對俄的全面制裁,看似聲勢浩大,但全球也僅歐盟日韓附和。
打開世界地圖,最醒目的就是中、俄連成的大片土地,僅以俄羅斯的能源、糧食加上中國的工業生產力,即使閉關鎖國,也足以自給自足,連上中亞五國、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及東協十國,如再接上中東、非洲及南美洲,以這樣的地緣戰略形勢,美國想在經濟領域行其「王霸之兵」不見得再能有一呼百諾的氣勢了!
伍、「屈節」以伐其謀
〈家語屈節解〉云:孔子在衛,聞田常將欲為亂,而憚高、國、鮑、晏,因欲移其兵以伐魯。孔子聞之,會諸弟子而告之曰:「夫魯,墳墓所處,親母之國,不可不救。今吾欲屈節於田常以救魯,二三子誰為使?」子貢請行,孔子許之。⋯⋯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
今美國內,經濟形勢嚴峻,族群矛盾日深,黨派對立嚴重,亟欲用外交、軍事挑戰中俄以挹注內政之不足。面對大國的紛爭,今日的「子貢」何在?又誰能效法墨子與公輸班九攻九拒,以化解中俄、美歐可能爆發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