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倏忽間成為世紀顯學。在臺灣更已是所有大型工商企業必須法遵的律則;但是,這一法遵的直接成本代價,以致社會價值觀與體制架構翻轉的社會成本,究竟會給臺灣政經體制、治國意識形態、經濟發展模式、國家經濟管理機制方法,乃至民間產企業經濟部門的投資營運成本效益之劣化衝擊,馴至根本無人聞問。真正關心臺灣未來前景的真愛臺灣人,絕對不能罔顧不問。
ESG成為近兩百年來一次大膽且大規模的「破毀性創新」方案
由歐盟發動經由聯合國機構以全球型共通力推的經濟轉型變革計畫ESG協定,屬於極端偏左社會主義調適變革的全球經濟彈性計畫,原本祇是勸導協助計畫,但在推動主力的金融服務機構強力施行促進及各國政府金融證券服務主管機關超額過度干預介入之下,卻似乎已經成為剛性業務運作指引,甚至於成為國家級強制性法規律令的重要構成,使原本應該能夠欣然意錫從而自主落實的方案計畫,卻成為剛性強制行政指令,實在令人意外。
ESG可說是近兩百年來人類社會體制的一次大膽且大規模的「破毀性創新」,欲求把現行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用三個面向「程序正義」的議程變革手段,全面性翻轉成為「偏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甚至更確切地說是將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成「稍稍偏右的共產主義經濟體制」,也因此可以說是一次無聲的「世界企業經濟體制革命」;如此重大的翻轉變革,已適足以肇致多數經濟社會引申重大的國家經濟體制、治國政策戰略,乃至社會及國民意識形態及價值觀的變革改造,當然臺灣也不可能例外。
臺灣盲目力挺強推ESG方案的不可思議
目前臺灣正猛力大推ESG;但是刻在極力落實執行的金融證券服務業機構,乃至盲目力挺的主政當局行政機關大小官員,可能直到今天都還是根本不知道,爾今爾後臺灣社會的官方與民間部門,究竟從落實ESG方案中能真實得到什麼?乃至究竟因此必須讓今後臺灣社會整體付出多大成本代價?竟然祇見遵法崇法,卻完全看不到有任何審思爭議或反思異議的提議,這才是今天臺灣的最大問題。
臺灣已做了別人尚不敢做的剛性ESG「類法制化」規範
ESG能夠快速夯熱成為世紀顯學,胥賴於聯合國的世界重磅方案,主要金融服務銀行業全面性優先把關資金流量流向的當關效應,使ESG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營運的必須。一向比聯合國會員國更會員國的臺灣,在多數國家仍以道德勸說為主的實施中,早已在金管會搶先高壓強制下,作成了「類法制化」的落實ESG剛性規範要求,讓所有在臺灣上市上櫃公司「一體確實遵辦」
全面扼殺破毀了既定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
ESG扼殺了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動能典範的破毀成本如此之高,究竟該誰買單?應該是當今全球經濟社會都必須深刻認知、究掘、體悟、審思、豫應的急要之事,但包括整個臺灣社會在內,竟然無人質疑,亦無人企圖逆轉這個並不正義的變革;反倒是,卻有一大堆世界級公知戮力幫襯一氣扈從激進歡騰推動,而更加氣盛。
(相關報導:
蘇南觀點:公共工程如何ESG?修改工程採購契約範本才有出路
|
更多文章
)
真正徹底落實實施ESG,將根本改變治國意識形態,翻轉國家政治經濟體制,現行右傾自由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將翻轉為社會主義經濟社會,或略為淺淡的準共產主義社會,國家政治經濟體制上治理國家的自由市場「看不見的手」自主自律,將完全由政府「有形的骯髒的手」左右社會運轉的他律介入干預既有市場機制;則這樣子的翻轉變革,臺灣願意全盤服從納受嗎?
美國率先發動「反ESG運動」或「抗ESG實施運動」
今天在先進的美國與歐洲國家社會,已漸見越來越多「反ESG運動」或者是「抗ESG實施運動」的蓬起,主要就是要捍衛自由市場經濟資本主義社會不被社會化政府掌控市場經濟的共產主義社會,所替入取代;如此高亢的反對運動,似乎仍然未被臺灣社會所注意所在意,真是令人驚詫不已。
法遵ESG之成本代價的確不可承受
2004年6月24日全球領袖峰會聯合國秘書長公布,歐美國家極力支持《聯合國世界協定10原則U.N. Global Compact Principles》之世界協定,及其《UN原則與投資決策直接關聯的ESG課題》,正從歐盟為首的先進國家社會,透過金融服務機構及其主管的政府機關強力推動,雷厲風行地落實執行之中。
在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社會中,臺灣可謂是最積極搶頭香,領先實施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不過在臺灣,無論政府或民間經濟部門,都乍然以為:祇要滿足《原則》之中的「環境課題Environmental issues」規範要求,甚至以為祇做到「減排低碳」就好;其實聯合國世界協定ESG原則,對任何一個法遵國家社會的衝擊影響,E的衝擊影響與成本負擔最為有限且承擔的直接實體成本也最低,反而是S與G兩大被忽略甚至於被無視的原則課題,才是最具深遠廣泛結構性衝擊影響,且其國家社會直接實體成本與無形機制系統成本負擔最為宏遠龐大,且須世世代代無限承擔的「不可承受之重的代價」。我認為現況下,臺灣社會根本承擔不起,事實上,以臺灣已然穩定成熟的國家意識型態與國家政經體制,也不必要承擔。
落實ESG機制之四大專注十個原則
《聯合國世界協定10原則U.N. Global Compact Principles》之世界協定,在名義上是聯合國接受國際金融服務產業建議,為提高民間部門企業「全球競爭力」,金融服務業針對和諧一體的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企業統理governance議題進行分析評鑑、資產管理、證券代理,促進其可管理性及營運績效表現,增進投資人之持股價值,提高企業之商譽及品牌的「企業價值」,也足可以促進整體經濟社會透明度,全面彌合經濟市場、金融市場、社會大眾及政府機關的聯結複合關係。
《聯合國世界協定10原則U.N. Global Compact Principles》之世界協定,及其《UN原則與投資決策直接關聯的ESG課題》,主要包括四大專注十個原則:
原則一、企業必須在影響力範圍內支持並尊重國際公開宣示的人權保護事項;
原則三、企業務須支持結社自由並有效確認集體協商權;
第四反貪污腐化專注(Anti-Corruption):
首項E-環境規約之超高代價成本非一般中小企業所能承擔
對於《UN原則與投資決策直接關聯的ESG課題》的事項要求,才是見遵法崇法企業及整個經濟社會,必須付出重大成本代價的實質性承擔。
第一是,企業及政府對於E-環境Environment Issues的投入與投資,主要包括:企業對氣候變遷及其相關風險防制之投資、、生態及環境保護如廢水/廢氣/固態廢棄物/有毒物資清除廢棄的處理投資、節約能源消耗等投資、企業產品及服務的環境責任承擔之投資;再者,新公民社會對於企業產品服務及營運經管事項未善盡管理而精進績效表現、透明度及課責性之呈現效果的要求正逐年增高;凡此種種之高升要求,無一不大大提高企業營運及整體經濟社會之成本負擔。
有關E-環境Environment Issues之規範規約,不但成為政府機關對企業經濟部門投資營運之「重點監理」業務事項,也是今天政府證券金融主管機關監理要項,及金融服務業者對上市櫃公司評鑑投融資把關要點;最近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苗豐強就透露,其所主持事業公司為符合E-環境Environment Issues之規範規約,每年所必要額外付出的費用,至少130萬元以上;這一實質支付的代價成本,根本不是多數一般中小型企業所能承擔得起。
S與G規範規約將肇致經濟社會大翻覆變革
第二是,S-社會Social Issues之規範規約,從列項上看,似乎祇有五大類目:包括:工作職場健康安全之維護、社區關係之發展、對企業體本身及供應商承包商之人權保障承諾、對於在開發中國家營運之政府與社區關係之發展、乃至於新興市場對於企業環境服務及環境有善產品之高升要求,凡此種種之高升要求,無一不大大提高企業營運及整體經濟運轉之社會成本負擔。
依S規範規約重點意涵,主要有兩大旨意:其一是,企業之建置營運發展必須轉型為「以勞動力資本取代資金資本」的企業;其二是,S規範規約的核心意旨是「節制私人資本或家族資本,無限擴大社會公益資本」,也就是說,私人營利事業(private business)應將其事業基礎根本的「所有權屬」予以高度「社會化」,成為社會企業(social business)。在臺灣,早已將公司法,漸進式朝此方向修訂了。
董事會結構大變性大變革的ESG機制
第三是,G-公司統理Corporate Governance Issues之規範規約,從列項上看,也同樣有五大類目:包括:董事會結構及其職責之課責性、應歸責承擔及公開揭示之機制規範、稽核委員會結構及必要的獨立監察人、貪腐及索賄議題之有效監理。
(相關報導:
蘇南觀點:公共工程如何ESG?修改工程採購契約範本才有出路
|
更多文章
)
政治經濟學談統治國家或統治企業之「統治」,兩層次內容意涵屬性並不相同:「統」(governance)代表的是「實體的權力機構」,擁有最後拍板終極決策權力,而「治」(administration)則代表「實體的執行機構」,有權有能有力落實執行;所以我們說corporate governance公司統理是公司治理corporate administration,當然是不對頭了。ESG機制將G-公司統理Corporate Governance Issues之規範規約,分列五大類目事項,自然很精確地把握到「以董事會結構及其職責之課責性、應歸責承擔及公開揭示之機制規範、稽核委員會結構及必要的獨立監察人、貪腐及索賄議題之有效監理」做為規範規約「企業的權力機構」的構成與運作,當然完全正確。
國家經濟治理與企業營運監理體制的翻天覆地變革
G-公司統理Corporate Governance Issues之規範規約,針對「董事會結構及其職責之課責性」,最關鍵要求體現的兩大發展走向:其一是,「權力機構公益化」及「權力機構社會化」,也就是要求符合ESG機制的公司董事會,必須納入更多席次更高比例的獨立董事、獨立董事、勞工董事、婦女董事、公益董事、產業專家董事等,事實上,已將全面稀釋了原本依出資額多寡所指派或選任的董事席次;其二是,「董事身份非股東化」,亦即傳統「必須是出資的股東乃得以選任董事」的基本規則,被打破了,更有甚者是,設定了「董事最高任期」以及「董事長的落日條款」,完全斷絕了「家族企業」「財團企業」的永續性與必然性。
而事實上,S-社會Social Issues與G-公司統理Corporate Governance Issues之規範規約所真正蘊含的國家政府與經濟社會大環境變革,有兩大真正翻天覆地的變革:一是,在兩大規範規約之下,國家經濟社會的「新經濟彈性」發展,是必然要邁步走向「勞動力資本凌駕取代資金資本的後自由主義新時代」,二是,在兩大規範規約運作下,資本主義或市場主義經濟社會,必將轉化為社會主義經濟社會或社會主義企業體制經濟,從國家經濟治理與企業營運監理體制,都要劇烈板塊大挪移地翻覆變革。
邁向勞動力資本應該凌駕資金資本的後自由主義新時代
歐盟推動的聯合國全球ESG協定的S社會化原則,主要基於全世界經濟社會已明確脫離從雷根-佘契爾(Reagan-Thatcher)民間化革命(privatization movement)開始的「財富積累時代」,進入一個「資本與勞動力之間力量再平衡」且應該在一定程度上「由資金資本向勞動力資本傾斜的後自由主義新時代」。這種情勢,尤其是在資金資本與勞動力資本權力嚴重失衡的美國最為明顯。
過去半個世紀在許多經合組織(OECD)先進國家,生產力和工資水準出現脫鉤,民間企業部門在國民所得成長中,益發佔據了更大份額;儘管西歐55%的生產力成長收益仍然歸屬於勞動者,但美國勞動者卻仍必須為區區14%收益而相互爭搶,而這些收益的絕大部分其實都應該歸屬於所得最高的三分之一勞動者。
在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廿一世紀數位時代,企業經濟部門面臨越來越大壓力,要鞏固其在消費者和國家的地位,越來越發具有高度挑戰性;同時,通貨膨脹發生原因也越來越趨多種多樣,其中最關鍵之一是經濟重心「從效率轉向了彈性」;公共和私營部門都在尋求能夠更有效減輕氣候變化、地緣政治和市場變化的影響,而供應鏈、儲備貨幣分配和財政政策變化,更是重要部分變數;面對這些迭迭迅至的變數挑戰,國家社會「經濟彈性」所需要的財務支撐問題,究竟是資金資本,還是勞動力資本來承受支撐?
(相關報導:
蘇南觀點:公共工程如何ESG?修改工程採購契約範本才有出路
|
更多文章
)
促進國家社會「經濟彈性」過程之必然受影響
為了國家社會「經濟彈性」所需,政府部門希望民間企業承擔更大部分負擔。在七國集團(G7)成員國尋求遏制不斷攀升的天然氣和電力成本之際,即致力思考有關能源和電力行業的價格控制,歐盟(EU)則希望採取非天然氣電力生產廠商在能源市場價格超過一定門檻時,對其課徵暴利稅;2022年8月,美國國會(US Congress)亦已將處方藥價格控制寫入《通膨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也有人在敦促針對所有行業的勞動力市場設置一個勞動力價格底線:美國加州州長加文•紐瑟姆(Gavin Newsom)已簽署項法案,從2023年開始將速食行業工資率提高到每小時22美元,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主張,企業應該拿出更多資金,幫助支付員工培訓和兒童保育費用。
更重要的是,拜登總統以勞動力為中心的貿易政策,也強烈推動確保國內勞動力權益,在促進國家社會「經濟彈性」過程中不受影響,美國任何新的貿易協定都絕不能削減美國勞動力的工資、降低環境標準、以及允許跨國公司避稅或鎖定壟斷權力;用以強化自下而上、從中產出發來建設新型國家經濟實力。
重新奪回工薪階層的支持,是今天民主社會政黨政治為保持國會多數席位至關重要手段。這也就是,為什麼歐美國家極力支持《聯合國世界協定10原則U.N. Global Compact Principles》的通過實施,而讓資金資本必須向勞動力資本傾斜,新資金資本與勞動力資本平衡的重大轉變。
美國德州率先立法抵制ESG
圍繞ESG(環境、社會和公司統理)投資的政策已經成了美國兩黨廝殺的戰場。
德州參議員欲推新法案,凡是支持ESG的資管機構,都將被德州公共基金拒之門外。2023年3月初,美國德克薩斯州共和黨參議員Bryan Hughes提交了一項法案,對該州養老金管理機構的投資決策施加進一步限制。法案規定,公共養老金必須每年向德州養老金審查委員會提交一份報告,詳細說明其與外部資管機構的合作形式。外部資管機構必須承諾完全基於財務因素進行投資決策,才有資格成為州養老金的受託方;此外,法案還適用于為養老金股東投票提供建議的代理顧問。
此前,Hughes還試圖把反ESG的戰火擴大到保險業。在上月提交的法案中,Hughes提議,如遇股東建議限制與化石能源生產商進行業務往來,保險公司有權無視這類提案;原因是、保險公司正成為激進投資人和部分股東實現其政治目標的工具。
近年來,ESG浪潮越發矚目,在投資領域亦是如此。ESG投資鼓勵資管機構在做出投資決定時,除了金融因素外,同時考慮減少碳排放等目標。例如,如果基金經理認為未來幾年與氣候相關的因素可能阻礙業務發展,可以選擇不購買一家石油生產商的股票。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ESG相關專案資產總額高達8.4兆美元。
但在美國,ESG投資也遭到了共和黨等保守派勢力的反對。一直以來,共和黨都認為ESG投資是左翼政治的象徵,指責ESG投資是在用氣候變化這樣的政治議題,來干擾美國人的金融規劃。許多共和黨人反對ESG作為他們向選民推銷自己的重要標籤,其中尤其以深紅的德克薩斯州為甚。許多人相信,ESG投資會對德州發達的能源行業帶來威脅。
2021年,德州已通過一項法案,要求州養老金從貝萊德和瑞銀等抵制化石燃料的資管機構中撤資。
Hughes遞交的法案只是德州反ESG行動的一部分。德州審計官Glenn Hegar正準備擴大抵制化石燃料的資管機構黑名單,限制黑名單上的公司與政府實體進行業務往來。此外,多家金融機構還因歧視槍支行業,而被德州總檢察長辦公室拉入禁止與政府實體做生意的黑名單。
目前在美國公開反對根據ESG原則做出投資決策的人來自共和黨;至少在美國的24個州,一股強烈的反對ESG投資的聲浪正在盛起。美國前副總統彭斯2022年表示,大型投資公司正在推動《激進的ESG議程》他特別提到了貝萊德。作為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一直是共和黨人的政治目標,其首席執行官Larry Fink此前曾呼籲企業不能僅僅考慮利潤。雖然對管理近8兆美元的貝萊德來說,財務影響可能不大,但被糾纏在關於可持續投資是否以犧牲投資人回報為代價的混亂辯論中,可能造成聲譽上的損害:
主要原因正是,ESG支持者參與政治的一種方式就是「將全球主義ESG平臺納入投資」;共和黨人希望保護金融市場中的人們免受意識形態的歧視。
隨著「反ESG(環保、社會和治理)」正在成為美國新「政治正確」,全球最大資管集團貝萊德(BlackRock)遭受猛烈打擊。美國德州參議院委員會已向貝萊德發出傳票,要求其提供有關ESG舉措的文件,並要求貝萊德CEO在內的六名高管其中至少之一人出席2022年12月15日的聽證會。此次聽證會將調查貝萊德的投資行為,以及這些投資策略可能對該州公共養老金產生的影響。
貝萊德收到德克薩斯州傳喚的同日,其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先鋒領航集團(Vanguard Group Inc.)退出了世界上最大的氣候金融聯盟,作為向反ESG客戶的一種讓步。
2022年石油公司賺得盆滿缽滿,ESG基金卻慘澹異常,投資人們坐不住了。,作為美國石油重鎮,德克薩斯州政府一直在努力阻止ESG投資的傳播,擔心這可能會扼殺該州化石燃料行業;由於貝萊德的ESG投資,佛羅里達州將從貝萊德撤資20億美元,同時還在敦促取消貝萊德作為該州養老金管理人的身份。
同時,亞利桑那、肯塔基和西維吉尼亞等共和黨人主導的州也在抨擊貝萊德所追求的《氣候議程》,與其為州養老金帶來回報不一致。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蘇里州也從貝萊德撤資。不過,貝萊德也曾強調,它將繼續管理化石燃料投資,不主張進行此類撤資。
反ESG浪潮愈演愈烈之際,美國十個最大的ESG基金(按資產規模計算)2022年已經公佈了兩位數的損失,有些甚至超過了標準普爾500指數17.5%的跌幅。同時,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公司和雪佛龍公司的股票分別飆升69.8%和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