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感情中,其實只有自己才是敵人

情感中的種種課題,總讓人揪心...(示意圖/Pakutaso)

「能維繫一段感情的關鍵是甚麼呢?」在喝著咖啡的同時,我問出了這問題。一起吃飯的女性友人有點遲疑,「Passion(熱情)?」她問說。我搖搖頭,接續的回答起來,「我覺得,搞不好是沉沒成本吧。」  

她露出一個「喔?」的問號表情。

「雖然沉沒成本是一般經濟決策時不該被考慮的東西。 但我總覺得,在男女關係中,這搞不好才是大家決策時最主要的依據也說不定?」  

「試想,若你今天跟一個人相處個了三年五年的,每天住在一起、吃在一起。 你知道他的喜好、知道他處事的習慣、咖啡加不加糖、吃不吃辣、看哪類電影、喜歡甚麼書這類生活瑣事;他很可能也逐漸摸清楚你的喜好。 若你們能因此相處愉快,適應良好、沒甚麼相處上的不滿,那這些安適與習慣可是因為投入了力氣、時間、甚至爭吵磨合才得到的,而這些就是這段關係的沉沒成本。」

「這些是關係發展的代價。」  

我停了一下問到,「若突然,你碰到一個新男人。 假設吧,他外在條件不錯, 甚至他被你強烈吸引到,並熱烈的追求你; 而你也同樣被他深深吸引了。」  

「可是若叫你放下過去,去追隨這新戀情,你敢嗎? 能毫不猶豫?」  

她搖搖頭。

「通常是沒辦法吧? 就算再覺得喜歡這人,覺得在感性面很煎熬、被熱情弄得頭昏腦脹;但是理性呢? 要你放下一邊已經花費三年五年才換得的熟悉與安穩,去追隨一個完全不確定的新男人。 風險報酬比顯然是完全不對等的。 」

「這樣說吧,如果新舊兩個對象你一樣喜歡,任何人其實是會選擇待在舊關係中的。」

「 除非新人比舊人好得太多你可能才會願意放棄掉既有的關係。 但這所謂好太多到底要多到甚麼程度才叫多呢?」  

「我覺得恐怕要很多很多很多才行。」我比了個誇張的手勢。

「 畢竟大家都交往過一些人,知道有時候男女剛認識時的印像,不論幽默、風趣、好個性常只是虛幻的表象。 真的深入認識後,常發現真實面完全不是這樣;初期心動的感覺,可能在深入認識後,發現大家根本格格不入而就消逝無蹤。」

「要長久相處,多的是可能的磨合挑戰。 你習慣早早上床;他卻是夜貓子,半夜還在看電視。 你喜歡馬英九;他喜歡謝長廷。 你喜歡週末去爬山、做些戶外活動;他則只喜歡每天待在家裡玩線上遊戲。 你愛大魚大肉;他可能因為宗教信仰吃素。 你做事隨興、他卻有條不紊。 你生日期待收到Gucci的包包,他卻買了最夯的3C產品送你。 甚至更慘的,可能交往下才發現對方佔有慾強、善妒、管的嚴,光看到我們這樣吃飯可能就會想來砍死我們。」

「想想一段新關係可能得面對這麼多不確定性,光是要順利交往可能就滿是衝突,更別說要住在一起過一輩子。 要磨合要花多少時間? 甚至能不能磨合根本也是未知數。 多少人能有足夠的Passion當燃料撐到磨合期過? 有時別說磨合期過了,光初期的新鮮感過後,感情還會否存在都沒人知道了不是?」   (相關報導: 安慰失戀的人,請別再說「找下一個」!心理專家用「移情說」打臉那些瞎起鬨的損友 更多文章

「今天別說你,所有人恐怕都會猶豫。 當已有一段穩定、可靠、清楚、可以掌握的關係,一般人到底要為了甚麼才會願意投入一個全新、極度不確定的高風險新嘗試呢? 除非這新關係能帶來的東西真的極度好過已經存在的不是? 除非既有關係真的沒甚麼價值、脆弱到不得了才會讓人願意冒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