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觀點》全球經濟陷入隱憂

面對勞動力的短缺、供應鏈未能完全恢復,加上烏俄戰爭引發原物料價格及薪資上升影響,各國央行將控制通膨當成首要目標,勢必造成經濟成長隱憂。(資料照,美聯社)

七大工業國迎逆風挑戰

主要工業國家在今、明年經濟成長將面臨逆風挑戰!面對勞動力的短缺、供應鏈未能完全恢復,加上烏俄戰爭引發原物料價格及薪資上升影響,各國央行將控制通膨當成首要目標,勢必造成經濟成長隱憂。

固然對投資者與企業而言,開發中國家呈現出的工商發展新機會,具有相當吸引力,然而,已開發國家在全球經濟中仍然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一般人可能有所迷思,認為已開發國家發展恐已達頂峰,難有顯著的增長。觀察2021年全球經濟,152個發展中國家占全球67億人口的85%,總體經濟產值尚不及世界總量的40%。然在發達經濟體中,占全球人口僅約10%的G7(Group of Seven,七大工業國組織)國家,在2012年至2022年期間,仍貢獻了全球27%的國民生產毛額(GDP)及全球經濟14%的成長。此外,這經濟七巨頭常因地利以及文化相近之便聯手歐盟,在全球重塑貿易、服務、金融等領域的結構和秩序上合作,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近一年多來,全球地緣政治的急遽變化、烏俄戰爭的發生,更進一步加強鞏固了G7國家與歐盟之間的關係。因此,了解其過去一年經濟發展,並分析這些經濟體未來的展望,對工商決策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GDP增長率 各國差異大

首先回顧2022年的經濟成長率。[表1]臚列出根據Consensus Economics所蒐集各經濟研究專業機構的資料分析,包括高盛(Goldman Sachs)、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花旗(Citigroup)等所估計的2022年G7國家和歐元區(包括20個歐盟國家但不是全部27國)的GDP增長率,藉由集各專家集體智慧的統計數據,觀察其各國經濟成長的重要統計值。由於預測時間點接近年底,普遍變異數偏小,顯示各預測機構看法趨於一致。以平均數而言,由個別國家來看,英國和義大利的增長率高於其他5個G7國家,表現超越了歐盟平均值。歐元區在2022年的增長率為3.23%,與國際貨幣基金(IMF)計算的全球平均水準相當。然而成員國之間差異不可謂不大,如德國和義大利。在歐洲,英國和義大利的增長率分別為4.37%和3.70%,超過了其他G7成員。相對而言,美國、德國和日本的表現較為遜色,分別為1.90%、1.70%和1.49%。另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資料顯示,2022年全球平均增長率為3.2%,較2021年有所降低,原因是全球經濟在2020年受到了疫情嚴重影響比較基期較低,使得2021年經濟成長率大幅反彈。

2022年G7國家和歐元區的GDP成長率估計。(作者提供)
2022年G7國家和歐元區的GDP成長率估計。(作者提供)

生產成本飆升 各國應對彈性有別

各國在2022年經濟成長率的差異,主要起因於各國面對勞動力市場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導致生產成本飆升的應對彈性不同,特別是烏俄戰爭對原物料以及能源成本所造成的影響。以相對表現較優異的義大利而言,政府財政政策提振了消費支出和投資、相對順暢的出口、基礎設施和科技投資,也為其經濟成長做出了貢獻。 (相關報導: 劉揚偉避不開紅色供應鏈考題!郭台銘一談兩岸議題 鴻海工業富聯打入跌停 更多文章

英國的表現,可歸因於其終於在脫歐後,與多個國家達成了新的貿易協定規範,塵埃落定對其經濟成長產生積極影響。相比之下,德國較弱的表現歸因於其工業生產疲弱造成出口衰退,例如汽車製造業受到供應鏈中斷和向電動汽車轉型的影響。日本的經濟增長率較低則歸因於其人口高齡化,和推動促進結構性改革進展緩慢。美國的供應鏈恢復不順,勞動力欠缺且薪資偏高,造成高通貨膨脹,迫使聯準會(Fed)節節調升利率,也使其經濟表現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