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麥斯:憤怒道》綠洲現實版:她們在肯亞打造「女人村」逃離性別暴力

在肯亞的自由綠洲「無魔家」讓女性能遠離性別暴力(圖/ Jason Hafso @Unsplash)

為了逃離充斥性別暴力的環境,一群女性創立了自己的村莊。

2015年電影《瘋狂麥斯:憤怒道》,描繪了體能過人的女強人莎莉·賽隆(Charlize Theron),帶著一群柔弱卻性格堅毅的「孕母」們,在沙漠中躲避後方軍隊的追趕,不斷急速前進,只為了找到傳說中的女人國、找回女性身而為人的自由,並逃離男性將他們視為生育機器的壓迫。

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精彩的場面調度、場景設計、以及聲音使用,讓觀眾看得目不轉睛,就怕臉色慘白、眼中只有體制信仰的「戰爭男孩」會抓到主角,摧毀這群帶著夢想的女性在一望無際、看不見前方的沙漠裡獲得幸福的可能性。

不論是電影或是我們生活中所發生的事,同樣也在肯亞真實又殘酷地存在著。為了逃離充斥性別暴力的環境,1990年代,一群女性在肯亞的桑布魯(Samburu)創立了自己的村莊無魔家(Umoja),村莊的消息透過人們口耳相傳,傳到其他部落的女性耳中,讓這些受到殘暴對待的女性燃起希望、帶著兒女在原野間奔走,來到這安全的夢想之地。

4
桑布魯的女性從四面八方遠道而來,加入無魔家這個「女人國」(圖/Ken kahiri @Unsplash)

蕾貝卡(Rebecca Lolosoli)是無魔家的村長,她在1990年時因為鼓勵其他女性追求自身權益,被一群男子打到重傷住院。當她躺在病床上時,突然有了「打造一個女性村落」的想法,於是她和其他15位女性逃出原本的家,在桑布魯的草原上成立了無魔家。

桑布魯地區對於女性的暴力相向,源於當地根深蒂固的父權文化。在那裡,女性被視為男性的財產,男人不但可以一夫多妻、還能「繼承」配偶,女性的貞潔以及服從是基本要求,也沒有任何擁有財產的權利。

無魔家的創始成員是受到英國士兵性侵的受害者,在受到侵害後反遭到丈夫唾棄毆打。在無魔家成立之後,不少女性紛紛前來投靠,原因包含了童婚、女性割禮、家暴、及性侵。很多女生在十二、十三歲的小小年紀就被迫和五、六十歲的男人結婚,只因為家裡想要用他來換幾頭牛。

3
在壓迫中聽見無魔家的傳言,讓女性鼓起勇氣出走(圖/John McArthur @Unsplash)

無魔家的女性依靠觀光及手作賺取微薄的收入,收入來源包含在附近的營地提供旅客住宿、或是收取12美金的門票,開放遊客參觀他們的村落。票價不貴,主要是希望遊客參訪時可以購買手作的串珠飾品作為額外收益。

收入會依照家戶人口平均分配、剩下的錢則由村長保管,用作緊急基金,小孩生病、需要看醫生等等,便會從基金中播款提供使用。

這樣的經濟條件不算非常富裕,村裡的房舍由牛糞、竹子、以及枝條搭建而成。然而,村裡的女性卻感到非常幸福,只因為這裡成了一個安穩的社群,彼此能夠互相協助、也能有工作、生活的自主權。

房舍由牛糞、竹子、枝條搭建而成(圖/ Nicolas Hoizey @Unsplash)
當地房舍由牛糞、竹子、枝條搭建而成(圖/ Nicolas Hoizey @Unsplash)

無魔家不免還是有些爭議。

附近的村落男性提到這個村莊時仍會帶著訕笑,認為這群女性以及日益增加的孩童顯示了女人終究還是需要男人而活,他們雖然打著獨立自主的大旗,但還是需要與男人發生親密關係、需要小孩。

另一方面,在2011年,部分的無魔家居民因為理念不合而離開,另外成立了「團結村(Unity)」。雖然沒辦法共處,但無魔家(Umoja)在斯瓦希里語中也是團結(unity)的意思,可見她們仍共享一樣的價值、精神。 (相關報導: 孫小椒專欄:殺「自己的女人」不需要理由?從香港名媛案看親密暴力得到的社會寬容 更多文章

希望即便有了歧異,大家仍能慢慢推進、一起提供女性更多力量。

本文原刊於《南南之隅》,經作者授權轉載,標題與內文小標經《世界走走》編輯改寫。


和我們一起走走
我們歡迎各種形式的合作可能,歡迎您將各種合作想法,EMAIL 至以下信箱:hello@sehseh.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