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斯克、APPLE創辦人到AI教父,為什麼美國科技大咖都害怕AI失控?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呼籲暫緩AI研發的一番話,震撼美國各界。(美聯社)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狂潮席捲科技業及全球市場,這兩年,生成式聊天機器人ChatGPT、智能繪圖程式Midjourney等應用大肆霸佔社群話題;同時還有各式各樣的AI助手、輔助小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更別提商業、製造、金融、公部門等領域,早已陸續採用AI技術,可以說人工智慧已悄悄改變社會的樣貌,走向新的紀元。正如《AI世代與我們的未來》一書提及,過去人類用科學理性、反思與驗證能力來認識世界,當代人則是學會用AI輔助整理海量數據資訊,直接找到下一步的解答,尋求知識的邏輯與方法已和過去大相逕庭。AI不只是全盤翻轉人類工作與生活的技術面,就連未來世界的走向,AI都成為重要的影響因子。

正是因為AI如此重要且潛力無限,站在「奇異點」(編按:指現有已知全部科技被完全顛覆的時間點)的我們,不只要善用此項蓬勃進步中的技術,更應該找到與其相處之道,以免AI發展意外超出控制,最終像無數部科幻電影的結局那般引火自焚。

今年三月,非營利組織Future of Life Institute發表一封公開信「暫停大型AI實驗(Pause Giant AI Experiments)」獲得科技巨擘馬斯克(Elon Musk)、蘋果共同創辦人史蒂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等重量級人物連署。此公開信內容指出,AI恐成為眾科技巨頭間的失控競賽,建議應該在人類做好充分準備且風險可控的狀況下,才能繼續開發這樣強大的技術。最後一干知名人物更呼籲所有實驗室應該暫停訓練比GPT-4更強大的AI、至少暫停6個月,並且須著手討論具共識的安全協議及治理方針。這封公開信一發表,馬上站上輿論浪尖!

無獨有偶,耗費多年在AI原始架構開發的資深工程師辛頓(Geoffrey Hinton),也在五月一日宣布辭去Google職務,而且他表明,辭去工作的理由正是對AI發展日益憂心。這位業界「教父」級人物對紐約時報直言,「AI的高速進展對人類造成極大風險,所以科學家在確認AI完全可受控制之前,不應該繼續擴大研發下去」。這番警示意味十足的良心告白,又一次震撼了世界。

從馬斯克、沃茲尼克到辛頓,世界上名號響叮噹的大咖們竟然集體對科技進展憂心忡忡,這是否意味著當人類擁抱AI技術的同時,目前只有很少人認真想到安全問題,至於該如何有效監管「它」,顯然是更加棘手的社會問題。

義大利開第一槍:為何威脅禁用ChatGPT?

儘管AI技術已經引發各國政府積極討論監管對策,但義大利在今年三月底先開出了強硬的第一槍—該國數據保護局(GDPR)決定要求OpenAI限期20天內要解決隱私風險,否則將禁止ChatGPT在義大利境內的使用。 (相關報導: 如何讓ChatGPT更新到2023年資料?專家教你,用一款外掛程式輕鬆升級 更多文章

義大利政府認為,開發ChatGPT的公司OpenAI在大量搜集用戶數據來訓練模型時,缺乏用戶同意及法律根據,另外,OpenAI也曾發生過洩漏用戶信用卡末四碼卡號、看到其他用戶的聊天標題記錄等事件,都讓大眾對OpenAI的資安控管能力產生疑慮。義大利是基於防範隱私疑慮及數據外洩風險,才會發出這個警告。直到上月底義大利政府聲明,確認OpenAI符合隱私法規,才讓它重新對義大利人民開放。不過有趣的是,發表禁令期間義大利地區用Google 搜尋 「VPN」的趨勢大增,顯示網友「翻牆」也要繼續使用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