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曾是世界第一,為何被Google超越?專家揭3個致命關鍵,未能收購2公司最可惜

Yahoo奇摩曾是世界第一,為何被Google超越?專家揭3個致命關鍵!(圖/取自美聯社)

雅虎台灣(Yahoo!奇摩)從去年就傳出想要出售傳聞,在今年3月底又傳出可能完成交易的消息,也就是可能將從母公司Yahoo!切割。日本雅虎已經在2021年和日本LINE整併,Yahoo!在亞洲的主要版圖目前只剩下台灣。

Yahoo!奇摩歷史沿革

Yahoo!的台灣分公司「雅虎台灣」2001年跟奇摩合併,站名為「Yahoo!奇摩」,台灣大多數人仍一直習慣稱奇摩。2004年成立的雅虎電商,也是用奇摩為字首(奇摩購物中心)。為統一方便區分,以下Yahoo!台灣分公司,都稱雅虎台灣。

Yahoo!是歷史上首個市值破千億美元的公司,剛過千禧年(西元2000年)時,當它市值最高1280億美金時,股神巴菲特的公司「波克夏」的市值還少它200億。

Yahoo!名字的由來是,原本想要取一個便於傳播和記憶的名字「YAHOO」(來自格列佛遊記),但是被註冊了,所以就在後面加個驚嘆號。

Yahoo!奇摩成功關鍵

Yahoo用「入口網站」(也有稱:門戶網站)模式打開了網路1.0 時代,是一間前所未有的公司。它引領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它是千禧年前最被稱頌的網路傳奇,後來當網際網路泡沫經濟發生時,他依然不受影響。很多人誤解是因為他「創造」了入口網站模式。實際上這樣說並不正確。真正原因應該是,他找到了「變現」模式。

現在很多商模,很多產品,看似了不起,實際上都在賠錢,就是因為沒有找到正確的變現模式。例如ChatGPT。不過ChatGPT現在已經有類似於訂閱制的會員收費服務。早期的FB也是,用戶很多,怎麼變現?現在當然我們知道就是利用FB廣告收入。

Yahoo!當時提出了一個新的模式,使用者完全免費,而改向廣告商收費。最初目的是為用戶免費提供優質內容,免費和優質是吸引用戶的根本要素,不能改變。所以他們就改向廣告主收費。

這一點想法其實很關鍵,他維持了初衷,又找到了變現可能。另外因為創辦人之一,楊致遠是華人(台灣人),當時很多電影中的年輕創業家或企業家都是在影射他,例如天王劉德華和天后鄭秀文主演的「孤男寡女」。

不過很可惜在犯了一連串的錯誤,這間公司也成為了「時代的眼淚」。母公司Yahoo!被收購後又被轉賣,已經不再是人們目光的焦點。而我們能從它的錯誤中學習到什麼嗎?

一、收購策略,Yahoo!一再失敗,幾乎沒有成功案例

很少看到一家知名公司,甚至是一家全球最大公司,收購策略這麼失敗的。他在兩種不同意義上的收購都失敗。第一種是你買的,越來越爛,第二種是你不買的,越來越好,同時兩者都發生的很少,而且還都不只一例,何況還是一家曾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1、「打不過你,我就買下你。」

這在商場上非常常見。不舉其他領域,就舉網路產業。Meta(Facebook母公司改名)打不過Instagram,就買下來。Google打不過Youtube,就買下來。後來都成為旗下不錯的平台,並實現了獲利。 (相關報導: 不再會了Yahoo即時通!青春回憶7月將「永遠下線」,這些「時代的眼淚」你還記得多少? 更多文章

但Yahoo!買下的公司,不但沒有因此一飛沖天,還有些關閉。母公司曾經買下Flickr 、 GeoCities 、 Tumblr。這些都曾經是很有活力,很棒的公司,但被收購後,死氣沈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