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對圍堵中國遲疑、半導體商被美國立法衝擊 經濟學人:尹錫悅赴美見拜登,恐怕有點尷尬

南韓民眾4月25日集會抗議,反對總統尹錫悅赴美國事訪問。(AP)

南韓總統尹錫悅24日赴美展開為期7天的訪問,訂於26日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其辦公室指出此行目標為「擴展全球全面戰略同盟的內容和廣度」。有韓媒指出,美韓結盟70周年之際,南韓領導人時隔12年赴美進行國事訪問,預計將受盛情款待。

但《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卻估計,兩國總統這次見面恐怕會有些尷尬,因為南韓當局在美中之間謹慎避險,拒絕追隨美國發起的對中貿易管制,且仍對提供烏克蘭武器援助猶豫不決,再加上相比日本已擺出對北韓、中國威脅的防範姿態,南韓似乎仍只聚焦於北韓威脅。

此外,雖然南韓民間普遍反中、親美,但國內輿論最近對美國頗有微詞。美國為帶動在地半導體和電池產業,通過《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ct)和《通膨削減法》(IRA)衝擊南韓產業、企業。美國傳出竊聽南韓國家安保室,韓方積極為美國辯護,尹錫悅近日發言更不惜與俄羅斯、中國發生摩擦。《韓民族日報》社論便指出,韓方行為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但讓自己承擔了「安全風險」。

4月24日,南韓總統尹錫悅與第一夫人金建希赴美國事訪問。(AP)
4月24日,南韓總統尹錫悅與第一夫人金建希赴美國事訪問。(AP)

欲走向美國,但還有中國盯著

去年5月走馬上任的尹錫悅,對南韓的世界地位有著宏大願景,渴望將其打造成「全球樞紐國家」、自由人權的堅定捍衛者。在出訪前,尹錫悅接受外媒採訪時透露強化日美韓陣線的想法,有關援烏武器及台海問題的言論亦引發俄、中強烈反對。尹錫悅上周向《路透》(Reuters)表示,反對試圖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並暗示不排除加強對烏克蘭軍援。

尹錫悅還向《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指出,日本不需為百年前的歷史「下跪道歉」以改善日韓關係,在南韓國內引發巨大爭議。尹錫悅辦公室澄清,總統指的是在亟需安全聯盟之際,他不接受「除非下跪道歉,否則絕不可能改善關係」的說法。

拜登(Joe Biden)政府欲團結日本、南韓和其他國家加入「民主與專制之間的較量」,而將日本、南韓兩個同盟整合一起,更能有效因應東北亞面對的挑戰。《經濟學人》指出,但問題出在於,近一年來,儘管美國對盟友的要求有所增加,南韓在發揮國際影響力上仍缺乏積極,也較不願意與中國保持距離。

南韓民眾4月25日集會抗議,反對總統尹錫悅赴美國事訪問。(AP)
南韓民眾4月25日集會抗議,反對總統尹錫悅赴美國事訪問。(AP)

美韓共同防禦條約在韓戰爆發後簽署,70年來,雙邊最關切的議題,依舊是防止造成約17萬名美韓士兵陣亡的血戰重演,朝鮮半島常駐2萬8500名美軍即是證明。美韓兩國的關係在這幾十年不斷深化,南韓派軍隊助陣美國在越南、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役,十年前簽署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促進了兩國商業關係,文化與民間交流也隨著「韓流」吹起更加密切、頻繁。

與對中國態度溫和的文在寅比較起來,尹錫悅看起來想選站在美國這邊,《經濟學人》指出,尹錫悅上任以來,為增進美韓關係而採取的動作,包含加入美國推動的地區經濟合作構想「印太經濟框架」(IPEF)、擴大美韓聯合軍事演習,嘗試與日本外交破冰。此外,美國軍方洩露文件顯示美國一直監視南韓政府後,尹錫悅當局不斷為美國辯護,堅稱美方並「無惡意」。 (相關報導: 美國新聞圈大地震!福斯新聞「分手」全美收視王牌主播卡爾森 川普震驚:他是個好人 更多文章

但是尹錫悅也同樣沒有理會太多美國的要求。南韓是僅次於中國的亞洲第二大武器出口國,不僅美國和北約向南韓提出援助烏克蘭武器的請求,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去年4月向南韓國會演講時也親自呼籲,然而南韓至今仍對此猶豫不決。

2023年3月16日,南韓總統尹錫悅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東京會晤,並且舉行聯合記者會。(美聯社)
2023年3月16日,南韓總統尹錫悅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東京會晤,並且舉行聯合記者會。(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