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偉觀點:退後原是為向前:管中閔的挑戰與抉擇

「從1月5日選出校長開始,從黑暗中射向管校長當選人的無數冷槍,現在看來都變成了一大串歡迎新校長上任的鞭炮。」(資料照,陳明仁攝)

準台大校長管中閔因為被指在遴選過程未揭露「台灣大哥大獨董」身分,民進黨與時代力量黨團分別提出主決議提案,要求教育部在台大校長遴選爭議未釐清前,不得進行後續聘任作業。這項提議在民進黨部分撤回以後,管爺的徵選台大校長奇幻之旅,大概就算順利靠岸畫上句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因為不名譽的原因而使校長懸缺半年多的台大,終於將有一位正式的校長了。

從1月5日選出校長開始,從黑暗中射向管校長當選人的無數冷槍,現在看來都變成了一大串歡迎新校長上任的鞭炮。目前最後一起在媒體上有能見度的反管抗議,是1月29日早上名為「反高教中資化連線」的團體在台大校門口抗議,反對聘任管中閔為台大校長

在這場微型抗議運動中這位帶頭抗議的郭同學,是一位在社運圈頗有名氣的獨派激進份子,雖然她其實與台大毫無淵源,從不曾做過台大的教職員生。但是在去年9月壓迫阻止中國新聲音在台大的鬧場活動中,郭同學也一樣擔任過凌逼舞台強行轟走合法演唱會的衝組。換言之,只要高舉台獨的大旗,郭同學與許多獨派人士都認為,他們有權力在思想上審查一個台大校園內活動的政治正確,也有權力轟走他們認為在意識形態上不過關的校長。

這樣在大學校園內始終堅持公然設置異端裁判所,對認定為異端者要公然處刑示眾,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嗎?

非台大學生的郭同學還質疑,大學校長遴選的行政程序,不僅沒有達到民主化之法定的最低門檻,大學自治與自主也未確實執行。而管校長的出線基本上毫無任何違反學校所訂的相關作業法規明文之處,早為社會各界所公認。敢問郭同學又從哪裡腦補出一個法定的最低門檻?身為校外人士,她有何立場審查台大的大學自治與自主有未確實執行?

更嚴重的是,郭同學更認為新一波高教的私有化、市場化、法人化,又逢中國因素夾雜高額資本財團,意圖入侵台灣高等教育。可是同一個財團家族事業群,早在十年前就捐贈給台大法律學院遷回總區用的兩間系館,迄今也以該財團相關親屬的姓名與企業命名。怎麼這就不算高教中資化?這麼多年來怎麼也沒人抗議呢?

如果按照一個最起碼的知識累積的方式,來審視這樣的訴求。抗議學生大可以根據最近十年內享用中資財團所捐贈大量資源的台大法律學院為樣本,在各種方面的表現進行大量實證研究,反覆驗證高等教育被中資財團化以後有何具體的負面效應,來進行充分舉證後的說理。例如按照同一指控的標準,中資財團化以後十年來的台大法律學院,到底是研究的品質變差了,還是考上律師司法官的人數變少了?又或是全院師生早已開始集體傾中,當年太陽花運動時有出現過全院師生力挺服貿的情況?

現在經過實證研究以後的系統論述完全不存在,這種所謂「高教中資化」莫名其妙的指控,並沒有任何具體事證可以支持。卻單憑猜測幻想用停學鬧革命的方式,來指控台灣首屈一指的學府,對任何還自稱學生的人員來說,恐非所宜。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管中閔退一步,則大學獨立自治將無死所! 更多文章

20180129-反高教中資化陣線於台大校門口抗議。(盧逸峰攝)
反高教中資化陣線於台大校門口抗議管中閔當選台大校長。(資料照,盧逸峰攝)

這種訴諸於陰謀論的審判,對台灣高等教育斲傷更為嚴重之處在於,口口聲聲反高教中資化,但自己屢次使用台獨意識型態審查台大校內所有活動,是否合於其政治正確的行徑,不合胃口者就要以予封殺。這又是哪門子的民主化?像郭同學這樣累次在台大校園的活動方式,基本上與中國共產黨派到各大學內的所謂黨委書記的做法,在邏輯上本質毫無二致,只是有程度上的差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