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台海週邊的軍事威脅可以說是日漸升溫,讓周圍的國家紛紛感受到不小壓力,中國除了利用軍事演習誇耀自己的軍力成長外,也透過介入烏俄戰爭和伊斯蘭世界的糾紛,來顯示自己的影響力,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大旗下,成為一個霸權國家似乎是勢在必得的事情,但這也讓中國週邊的國家感受到生存壓力,也開始不得不加強自身的軍備與外交結盟關係,來面對中國造成的威脅,但在威脅上升的同時,世界各國也開始規劃是否要準備台灣地區撤僑,讓國民遠離兵戰兇危之地,這些計畫對在台移工及其母國政府來說都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和困難。本文將探討中國軍事威脅對移工及其母國政府的影響,以及各國因應策略和撤僑計畫。
各國面對中國軍事威脅超前部署制定撤僑計畫
中國近年來不斷加強其軍事實力,並在周邊地區進行演習和介入糾紛,顯示其影響力和霸權野心。這些行動讓周邊國家感受到生存壓力,也開始加強自身的軍備和外交結盟關係。然而,在面對中共威脅上升的同時,世界各國也開始規劃是否要準備撤僑,讓國民遠離兵戰兇危之地。
印尼政府擬定的緊急應變計畫及相關窒礙
就在數天前,印尼媒體《羅盤報》(KOMPAS)針對台海問題,發表了一篇緊急應變計畫的專題報導,內文指出:由於印尼在台灣的公民人數接近35萬人,相較於去年從烏克蘭撤離1000名公民的困難度要高上許多,原因除了人數上的差異外,最大的困難在於撤離台灣時能選用的運輸計畫有限;由於烏克蘭是個大陸國家,四周與鄰國友領土接壤,因此在烏克蘭可透過火車或公路等陸運方式直接自行前往鄰國,而不需要經由專門的港阜與交通工具,但台灣是個周圍環海的海島,要在台灣執行撤僑計畫就只能依賴海運和空運,且一旦危機來臨,能提供船舶的港口與機場都有數量上的限制,因此如何執行計畫對印尼外交部而言是個艱鉅的挑戰。
印尼若撤僑對於經貿上影響
同樣的挑戰也落在美日韓等國家,除了海運和空運的運輸量能限制外,中國在歷次的演習中,均模擬了從海上和空中封鎖台灣的對外交通路徑,代表著一旦戰爭爆發,無論是從海域或空域撤離都有著極高的風險,同時也因為台灣與許多國家都有經貿往來的關係,台海周邊的交通線一旦中斷,將造成周邊國家經濟上的損失,以印尼來說,因為印尼在2021年的2280億美元的出口總額中,有高達830億美元出口額度都在台灣及其週邊地區。印尼出口到台灣及其週邊地區的貿易總額,相當於印尼GDP的7%。
移工們的母國若啟動撤僑對台灣造成的影響
根據台灣移民署和勞動部的統計,外籍人士在台灣就業的人口將近80萬,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從事產業和社福的移工,人數有73萬人,當中又以印尼和越南佔多數,其次則是菲律賓和泰國。這些產業移工在台灣主要從事的是製造業和農林漁牧業,恰好補足了台灣一二級產業的人力缺口,而社福移工在台灣多從事家庭看護,在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後,替許多家庭減輕了長照的負擔。 (相關報導: 蘇育平觀點:為兩岸緊張降溫提供幾點淺見─ | 更多文章 )
因此在可預期的狀況內,一旦移工的母國拍板定案要啟動撤僑,第一線會面臨人力短缺問題的就是製造業和家庭看護,屆時影響到的不只是工廠的產線停擺,更有許多家庭在長照的負擔上會更為加重,尤其在台灣,有申請家庭看護移工需求的家庭多為雙薪家庭,同時肩負經濟生產的主力,所以一旦將家庭看護移工的移工撤離,除了個別家庭的薪資減少外,也將面對勞動人力減少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