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1月中以來,雲端計算類股與NASDAQ指數分別下跌42%與25%,表現遠遠落後道瓊與標普500指數。如此快速且大幅度的下跌,不禁令人想起同樣由高本益比科技類股下跌開啟的網際網路泡沫,現在真的是另一個科技泡沫破裂的開始?科技基金又該怎麼辦?
1. 同屬科技類股,本益比卻有巨大差異
科技類股組成分項本益比變化:

從去年12月底至今年3月初,科技硬體與設備類股本益比由29.3倍降至23.9倍,網路軟體服務類股從38.1倍降至28.4倍,雲端計算類股則從驚人的107.2倍降至70.8倍(雲端計算類股之後本益比反彈並非來自股價上漲,而是來自每股盈餘的大幅惡化)。與本益比高低順序完全相反,2021年科技硬體、軟體服務與雲端計算類股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分別為69%、39%與5%。充沛的資金是雲端科技類股先前能夠享有如此高本益比的原因,如今隨著聯準會連續升息與即將縮減資產負債表,不再寬鬆的資金也讓雲端計算與軟體服務類股的本益比與股價迎來較大的跌幅。
2. 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再現?
很多人看到雲端計算類股破百倍的本益比,就直接想到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但目前整體科技類股本益比只有25.3倍,近一年高點也只有近35倍,與2000年的72倍間有不小差異。從下圖也可看出,2000年時科技類股風險溢酬低至離譜的-5.1%,根本沒人在意股市的風險與該提供的額外報酬,但現在科技類股風險溢酬為1%,科技類股並沒存在太多泡沫。
現在的科技類股與2000年完全不同:

3. 超寬鬆貨幣時代結束,公司品質更重要
風險溢酬升高時,高品質類股表現較佳:

雖然整體科技類股並沒有太嚴重的泡沫,但如同第一段所述,科技類股中科技硬體與設備及雲端計算的股東權益報酬率與本益比都有天壤之別。科技硬體與設備沒有泡沫,不等於雲端計算類股沒有泡沫。從1995年以來,當美股風險溢酬升高時,財務品質較好的公司股票表現就會優於品質較差的(品質衡量標準為股東權益報酬率、應記比例與財務槓桿比率)。隨著聯準會持續收緊貨幣政策,「鉅亨買基金」認為風險溢酬面臨升高的壓力,應以財務品質較佳的科技基金為投資首選。
鉅亨投資策略
科技趨勢不變,挑選品質更好的科技基金。
科技發展依然是人類生產力提高的關鍵,「鉅亨買基金」認為科技類股適合長期定期定額投資,但相較於過往只看重預估未來成長率,更重視公司品質的科技基金才是未來贏家。
鉅亨精選基金
.富達基金-全球科技基金 A股累計美元.駿利亨德森遠見全球科技領先基金
「鉅亨買基金」獨立經營管理 (相關報導: 達里歐:新興科技股泡沫已破,但現在做多恐不明智 | 更多文章 )
本資料僅供參考,「鉅亨買基金」已盡力就可靠之資料來源提供正確之意見與消息,但無法保證該等資料之完整性。內容涉及新興市場部分,因其波動性與風險程度可能較高,且其政治與經濟情勢穩定度可能低於已開發國家,也可能使資產價值受不同程度之影響,匯率走勢亦可能影響所投資之海外資產價值變動。投資人應依其本身之判斷投資,若有損益或因使用本資料所生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應由投資人自行負責,本公司無須負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