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董事會最近再度發生人事內鬥,再度暴露出台灣公共媒體的困境,文化部長鄭麗君24日表示,公共電視目前每年依據《公視法》從文化部所獲得捐助金額僅9億元,這樣的預算規模不足以支持台灣公共媒體的長遠發展,因此,文化部今年將推動《公共媒體法》立法,除了將推動華視民股買回的「公共化」政策外,也將研議併入央廣、中央社可行性,為支持公共媒體健全發展,將成立「公共媒體基金」,希望爭取未來2年5G頻譜釋照收入,作為台灣公共媒體長期發展基金。
公廣集團綠營「網內互打」 文化部尷尬
民進黨執政不到2年,公廣集團內部再度發生人事鬥爭,遭解職的華視總經理郭建宏,直指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與民視董事長郭倍宏聯手,企圖將華視變為「台獨三台」,由於公視基金會係《公共電視法》保障之獨立運作財團法人,公廣集團內部發生綠營「網內互打」,讓文化部異常尷尬。
儘管文化部強調,基於公司治理及媒體自主原則,文化部對華視公司並無人事權,華視人事聘任一貫尊重董事會決議,亦無支持與否問題,但鄭麗君23日仍然邀集公視基金會董事,針對公廣集團未來走向進行討論,並且在會後拋出《公共媒體法》議題,研議將公視、華視、中央社、央廣納入未來的「大公廣」架構。
華視轉型公共媒體 目標英國BBC、日本NHK
鄭麗君今天強調,華視民股股權買回後,將由目前的商業電視台,轉型為公共媒體,有鑒於其他國家包括英國BBC、日本NHK等公共電視臺,將該國影視內容輸出到國外,未來華視併入公廣以後,文化部希望公廣集團走出台灣成立「國際台」。
鄭麗君表示,過去僑委會雖然透過衛星傳輸方式,在海外華人地區推出「宏觀衛視」,但「宏觀衛視」的衛星傳輸成本太高,並不適合目前OTT網路傳輸的數位匯流環境,韓國目前雖然有補助「阿里郎電視」到海外播出,但節目內容多半是國家宣傳,文化部希望公廣集團「國際台」輸出的節目,是以台灣影視文創內容的「軟實力」為主。
鄭麗君強調,目前全世界華文影視產業,尚未出現一家類似BBC這樣的媒體,相較於中國,台灣的民主形象,讓台灣影視商品在國際上更有機會被國外接受,她認為,公廣集團「國際台」在東南亞、東北亞市場應該都有機會。
公廣集團缺錢缺人 鄭麗君欲成立「公共媒體基金」
不過,文化部所勾勒公廣集團美麗願景,和公廣集團目前內鬥方酣、缺錢缺人的現況,顯有很大落差,為了讓公廣集團「國際台」的願景能夠成真,鄭麗君今天也拋出《公共媒體法》成立扶助廣電內容的「公共媒體基金」構想。
根據公視基金會106年度總預算,公視目前每年依據《公視法》僅能獲得文化部9億元捐贈補助,另外,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每年向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所徵收之「有線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每年也有30%捐贈給公視,金額僅1.1億元。公視自民國87年成立迄今,財團法人公視基金會的基金資產雖有52億元,央廣的基金資產則有62.58億元,不過,鄭麗君表示,上述基金資產是無法任意動撥的,能夠動用的部分只有基金的孳息。
文化部爭取 5G頻譜釋照挹注基金
鄭麗君表示,公廣集團發展如果只靠文化部每年捐贈9億元,是無法健全台灣公共媒體的長遠發展,為了建構公廣集團美麗願景,鄭麗君表示,文化部將會向行政院爭取,未來2年4G或5G頻譜釋照的收入,挹注到「公共媒體基金」。
4G或5G頻譜釋照 NCC:未來2年難實現
不過,4G或5G頻譜釋照的收入,挹注到「公共媒體基金」的構想,未來2年要能夠實現難度很高,NCC官員表示,NCC在去年11月才完成第三階段的4G頻譜釋照,去年編列的年度預算為200億元,實際頻譜拍賣金額為286.25億元,拍賣所得已經全部繳庫,列入106年度歲入預算。 (相關報導: 獨家》國母誰都不甩!賴揆鄭麗君傳話後,陳郁秀仍拔郭建宏 ,蔡英文震怒 | 更多文章 )
NCC官員表示,NCC過去三次的4G頻譜釋照,除了第一次釋照配合行政院加速行動寬頻建設計畫,當時釋照收入1186.5億元收入,有匡列150億元作為加速寬頻建設預算,接下來二次釋照的收入,並未直接用在通訊或數位內容產業的獎勵扶助。由於5G行動寬頻的全球技術規格尚未確立,NCC在去年底完成第三次4G釋照後,短期內並沒有頻譜拍賣收入,挹注公共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