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專文:創造經濟─專業治國,全球開放

出入境飛機,示意圖。(資料照,方炳超攝)

接下來,我想談談台灣目前的經濟困境。我們當然都希望台灣有良好的經濟發展,但要想好好發展經濟,就必須做到兩點:對外,要為台灣經濟創造一個有利的外在環境。對內,內部的經濟政策,特別是能源政策,千萬不要再被意識形態綁架,而是要專家治國。

其實全球化的世界,在2008年WTO杜哈回合談判正式破局以後,全球化就已經出現問題了。隨之而來的是雙邊與區域經濟組織的快速興起。美國總統川普上台以後,以美國利益為首要考量的逆全球化更快速影響了這個世界,拜登上台以後,川規拜隨。於是參與雙邊關係與區域組織就顯得更格外重要了。

目前兩岸關係是以對抗冰冷為主軸,因此,從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台以後,兩岸協商完全斷裂,也沒有簽署任何一項協議,對需要外貿的台灣而言,這是極不利的。更重要的是,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在去年(2022年)元旦正式上路後,台灣的外貿環境條件就更為險惡了。

我前面提過,要把台灣打造成全球非戰和平區。這個核心政策也是打通台灣任督二脈最核心的穴道所在。各位可以想想,目前兩岸兵凶戰危, 無論是否真正有戰爭發生,只要台灣處在可能會有戰爭的陰影下,全球的大企業或資本誰還會在台灣進行長期的佈局呢?而台灣的企業也會被迫出走,這必將使得台灣經濟環境不斷惡化。而如果台灣成為全球非戰和平區,又與大陸有著真正和平的關係,全球500大企業一定爭相來台設立據點。因此,有真正和平的保障,乃是台灣經濟唯一的出路。

台灣是一個小島,有了和平以後,台灣需要的就是開放。即使這個世界的產業鍊正在被切割中,儘管全球的貿易受到政治的左右,但是台灣必須是個開放的台灣。我們要簡化便捷我們的法令規章,讓全世界的資金與人才可以更方便的進入台灣、留在台灣。

在對待外國人方面,我多年前在台灣大學的學術期刊上,即公開主張,對於那些來台工作的外國人,我們不只要給他們方便,也要給予他們一些適度的政治參與權,讓他們能夠與台灣融為一體。我主張,在台灣居住並連續納稅四年以上者,即可享有地方選舉中的選舉權,原因在於,地方選舉不涉及國家主權,有納稅的外國人,在他們居住的地方事務上,有權利表達他們的聲音,因此,應該賦予他們適度的政治參與權,他們可以在市長、市議員選舉中投票,但是沒有「被選舉權」,而且,他們不能選總統、立法委員。我相信,如果「外國納稅人可享有地方事務投票權」這個理念,未來能夠落實,未來不僅可以得到世界對台灣的肯定,也更有助吸引更多優秀的外國人來台灣工作定居,這對於提升台灣的經濟競爭力絕對是有幫助的。

20180811-桃園國際機場,旅客由入境大廳(接機大廳)入關。(顏麟宇攝)
桃園國際機場,旅客由入境大廳入關。(資料照,顏麟宇攝)

當台灣成為全球非戰和平區後,也象徵著兩岸關係已經根本性的改善 這也代表,台灣以經濟體的名義加入RCEP,將會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當兩岸關係徹底改善,除了RCEP,我們申請加入CPTPP應該也不會太困難。政治難題解決了,剩下來的,就是我們是否願意接受CPTPP所規定的參與條件,這就要交給我們的專家來決定了。 (相關報導: 張亞中專文:最佳定位─台灣是全球非戰和平區 更多文章

我相信大家都會同意我的看法,民進黨執政這些年來,台灣快被政治給玩殘了。政客們用意識形態、政黨偏好、裙帶關係、個人利益,決定了國家的政策,工程的選擇。最近的新聞大家不都是看到了嗎?前方缺肉,後方缺蛋,南方缺水,園方缺電,地方缺工。以農村來說,這些年來,農業面臨存續危機,但是農委會卻連一個雞蛋問題都束手無策,無法解決。台灣中研院的專家在經過多年對台灣農業的觀察以後,得到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結論,但卻是一針見血的結論。這一句話就是「擺脫政治介入及考量,才能真正發展農業」,由此可見,政治因素已經為我們的農業發展帶來了多少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