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奈何胡蘿蔔是大棒,台積,台積奈若何?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資料照,美聯社)

上個月,張忠謀公開表示,支持美國圍堵中國半導體業的政策,令部分業者感到意外,因為張屢次抨擊美國「強娶」台積電,致使公司與行業整體成本上升,反觀其南京廠卻是台積電的金雞母,突如其來的「反華立場」令人錯愕。

其實,從政治角度解讀張忠謀的發言,我覺得沒有必要,各方應該從行業的角度看,才能精準解讀張的真實心思。

簡單說,即便台積電美國廠如此昂貴,嚴重影響其營運,並造成供應鏈困難,台灣員工還在美國哀嚎,但張忠謀仍支持美國圍堵中國,這代表比起在晶片製造上的「美國復興」,張忠謀更怕「中國崛起」,也代表他看衰美國,卻不敢看衰中國。

原因都藏在他這幾年的公開講話裡,將其歸納成幾句話就清楚了 —— 晶片製造業需要大量的技術苦力與集體主義,而當下的美國沒有這種東西,未來恐怕也不會有,然而,中國完全具備這樣的條件。若論台積電哪天會敗給誰,大概率是中國企業,而非美國企業。其餘角逐王位者都不夠看。

令人莞爾的是,在張忠謀這番話傳開之後不久,美國的「晶片法案」細節出爐,原本台韓廠期待的胡蘿蔔補貼,成了致命大棒。韓國人性烈,率先作態要翻桌,台灣人性溫,小聲抱怨「不要這樣啦」。

奈何胡蘿蔔是大棒,台積,台積奈若何

「晶片法案」要求,要拿補貼就得與聯邦政府「分享超額利潤」,還得提交帳冊、重要客戶名單和製造技術,另外禁止將晶片資金用於購買庫藏股、得為勞工提供低廉托育服務,還必須同意10年內不得擴大在中國的產能等等嚴苛條件。

簡單說,拿了補貼就是「美積電」,「US海力士」,「山姆大叔的三星」,多賺了要給美國政府,客戶名單與技術也要給美國政府,要幫美國政府富養勞工,要幫美國政府修理中國。

這不是試圖重建半導體製造而已,而是要求半導體廠幫執政黨出錢搞社會福利,治美國病根。關於此,英國《金融時報》批評晶片法案「夾帶私貨」,將工業政策政治化。

這種收割台韓半導體業數十年努力,又要變身為社福機構的補貼政策,簡直氣壞了韓廠,嚇歪了台廠,台積電與三星當即表示無法接受。如果收穫金山銀山的代價是喝下毒酒,沒命享用有何意義?更何況美國補貼金額也算不上金山銀山。

即便持續唱衰美國半導體製造業復興以及台韓廠命運的我,也為這種刑求式的條件感到意外,因為此舉墊高了本來就很高的製造成本,縮減了利潤,不止損傷盟友對美國的信任,還鼓勵世界最頂尖的台韓半導體廠儘速脫美 ....各種形式的脫美。

什麼條件是台韓廠最不能接受的?當然是提供帳冊,客戶名單與技術,這幾個條件不但讓美企在技術上受益,也在成本上得到保護。

美企如蘋果被迫得使用高成本的美製晶片,市場競爭力自然下滑,因為美國無法壟斷全球的先進製程晶片,而非美企大可使用非美製,較便宜的高端晶片,那美企不是冤大頭嗎? (相關報導: 訪美外交政策委員會 柯文哲主張重建兩岸溝通:別讓民進黨再操弄統獨 更多文章

解法就是禁止台韓廠的非美製晶片便宜賣

對台韓廠而言,其美國廠既然是賠錢貨,就得從其他地區的廠補這個洞,所以同樣的晶片,擴大非美製的產能與銷量是必然的選擇,因此在檯面下價格勢必會有落差,就像俄羅斯可以將石油打折賣給中印等國,以彌補其西方生意的缺口。而這就凸顯了帳冊與客戶機密資料的絕對重要性,有了這些資料,美方大可據此要求台韓廠的非美製晶片價格不得低於美製晶片,以保護美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