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路上的紅綠燈都不亮了?!BBC解析「中國用電荒」三大原因

中國火電增長幾乎停滯,原因是煤炭價格的高速上漲(圖為燃煤電廠資料照片)。(BBC中文網)

入夏以來,中國多個省份進入「用電荒」,尤其以廣東、浙江、江蘇、湖南和雲南等省,最為嚴重。

雲南省對高耗電的電解鋁產業進行限電——雲南神火因為限電估計年產能減少超過11%;雲鋁股份也披露因為限電而減產超過24%。

江蘇省也同樣將矛頭對準高能耗產業,對綜合能耗超過5萬噸的企業進行節能監察,涉及323家企業和29個「兩高」項目。

湖南省電力公司在9月22日預警稱,電力缺口或將超過三成。同時廣東全省各市已啟動有序用電預案,多地工業企業「開三停四」甚至「開二停五」錯峰用電。

這一輪電荒一直持續了整個夏天,但在在9月23日,因為東三省對居民用電進行拉閘限電,輿論反應達到高潮——9月23日下午瀋陽大面積突發停電,持續到當晚陸續來電,有道路甚至因信號燈停電而擁堵;鄰省吉林在同一天也執行限電,省會長春以及延邊的部分地區停電。

去年底,中國就經歷了一輪「電荒」,但尚未如本輪電荒一樣波及居民用電,BBC中文梳理出背後三個可能原因:電力需求增長過快導致的供給相對不足,電煤價格上漲,以及受到「雙控政策」影響。

產能突增

本輪停電多集中在江蘇、浙江、廣東等製造業大省。

疫情持續影響下,中國作為全球少數幾個在受影響下依然開工生產的經濟體,吸引了大量國際訂單。再加上,東南亞持續受到變種病毒影響,國際訂單只好轉投中國。

數據也證實製造業的火熱——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以美元計,8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加快至25.6%,進口增速加快至33.1%,貿易順差則進一步擴大至583.4億美元,均高於市場預期。

累計來看,今年前8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33.7%,比2019年同期增長30.3%,貿易順差3624.9億美元,同比增加28.9%。

這些數據背後,是企業不斷延長的工時,以及大幅增加用電量。而且中國有「金九銀十」一說,九月和十月經常是訂單高峰期。

中國港口的集裝箱
疫情持續影響下,中國作為全球少數幾個在受影響下依然開工生產的經濟體,吸引了大量國際訂單。

除了工業用電需求增長,今年的高溫天氣也推高了居民吹冷氣的用電需求。

以廣東為例,9月上旬以來,在副熱帶高壓、「康森」「燦都」雙颱風影響下,廣東省持續高溫乾旱,全省平均最高氣溫達34.4℃,比常年同期偏高2.2℃。

多因素疊加,廣東省能源局官網的消息顯示,截至9月23日,全省統調最高負荷需求達1.41億千瓦,比去年最高負荷增長11%,負荷已七創歷史新高。

煤價高企

面對旺盛的用電需求,電力供給卻跟不上。

首先,今年中國水利發電供應不利,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水力絶對發電量7617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

而火力發電量也提不上來,8月份,中國火力絶對發電量516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3%,增幅較7月份收窄12.4個百分點。

火電增長幾乎停滯,原因是煤炭價格的高速上漲。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佈的數據顯示,9月16日至9月23日的一周已經達到1086元/噸,同比上漲近一倍,較年初上漲56.26%。 (相關報導: 德媒:她可能改變梅克爾對華友好政策!德國綠黨領導人讓北京憂心忡忡 更多文章

煤礦是澳洲其中一種主要出口貨物。
煤價連續大幅度上漲使火電企業「火電廠發一度電虧一毛多錢」。

中國媒體財新援引廣東一煤電廠人士稱,現在廠標煤價每噸約1400元,折合為成本的話,燃料成本至少每千瓦時0.448元,再加上財務成本等其他因素,「已經是虧損運營」。當地的燃煤標桿電價為每千瓦時0.46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