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烽火連三月,烏克蘭戰爭何去何從?誰勝誰負?歐洲權威智庫五大面向解析

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覽3篇VIP文章 已是會員? 立即登入
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自2月24日爆發以來,對全球地緣政治、軍事安全、貿易經濟造成劇烈衝擊。如今,許多人心中共同的疑問就是:這場戰爭會在何時結束?如何結束?有何後果?英國經濟學人智庫日前發布權威分析,從5個面向進行探討。

經濟學人智庫(EIU)指出,克里姆林宮(Kremlin)開戰目標是要促成烏克蘭政權轉移,但決策基礎出現嚴重誤判,低估了烏克蘭軍民的抗敵意志與能力,忽略了烏軍多年來接受西方國家的裝備與訓練。俄軍進攻烏國首都基輔(Kyiv)失敗、遭遇慘重損失之後,作戰目標只能降格以求,回頭鞏固烏東頓巴斯(Donbas)地區的地盤,試圖建立連結俄羅斯本土與克里米亞(Crimea)的陸上走廊。但是莫斯科並未放棄推翻烏克蘭政府的目標,未來可能會再做嘗試。以下是烏克蘭戰局動態的5個關鍵面向:

一、戰爭無法在短期內結束

烏克蘭戰爭其實還在「初期」階段,EIU預期今年之內都會烽火連天,接下來則難以預料,結果可能是俄羅斯併吞更多烏克蘭領土、俄軍再度遭遇重挫,或者各方達成協議。但幾項因素會導致戰事延長。最重要的是對烏俄雙方而言,幾個基本議題都是攸關生存,因此難以妥協。烏克蘭為獨立自主而戰,政府與人民都願意為捍衛國家主權做出重大犧牲,只要俄軍繼續佔據烏克蘭領土,基輔當局很難做出讓步。

俄羅斯以保護烏克蘭俄語裔、對抗北約(NATO)安全威脅為名出兵,很難在「任務未完成」的情況下鳴金收兵。俄羅斯真正的目標是阻止烏克蘭完全融入威脅俄羅斯安全的西方體制(包括北約),贏得烏克蘭戰爭(實質或表面)與否足以影響普京(Vladimir Putin)政權的存續

2022年5月9日,俄羅斯盛大慶祝「偉大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在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AP)
2022年5月9日,俄羅斯盛大慶祝「偉大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在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AP)

二、西方支援烏克蘭將延長而非縮短戰事

-本文未完,本篇為風傳媒VIP文章-
加入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讀3篇VIP文章
免費體驗一個月! VIP訂閱內容無限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