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英國封城抗疫的2020年,剛做完化療不久的斯圖・普林斯(Stu Prince)還在康復階段,卻給自己找到一個新目標:為他從網上拍賣來的老明信片找到歸宿。
其中一張,當送到收件人手中時,他幫助打開了被關閉了幾十年的記憶大門。
這張明信片寄出時的1946年,二戰結束已經一年。雖然距今時間久遠,彩色的明信片仍然鮮艷明亮。正面畫著搖籃裡熟睡的小兔子,右上角印著:今天你周歲。
明信片背面的郵票還是喬治五世的頭像,蓋著的郵戳顯示明信片寄於1946年9月27日。收信人地址欄寫著 :倫敦盧森堡街北桑伯蘭大廈12號郵政編碼:W1 。
明信片上寫著一行整齊的字:致我們可愛的小孫女。希望你生日快樂。祝福未來幸福、平安!

斯圖・普林斯今年62歲,與妻子金(Kim)住在英國中部曼城以南柴郡的克魯鎮。自他開始從拍賣網站收集明信片以來,他已經積攢了數千張。但這張明信片讓他感到特別與眾不同。
於是他在臉書(Facebook)上開設了一個頁面,把這張明信片的照片發了上去,詢問是否有人能幫這張明信片回到那個當年才一歲的主人手中。與其說他當時期待能有結果,不如說只是抱著一線希望。然後他就沒再多想。
但不久之後,他收到了一條信息:「這個孩子我找到了」。2019年,司徒被確診患上了白血病。他說:「也就是要做大劑量的化療。」 他不知道治療是否有效,也完全沒有想到化療副作用那麼大,消耗自己那麼多體力。
患病之前,他每天可以走八公里。自退休以後,他一直熱心社區裡的事務,安排組織鎮上的嘉年華會等。但化療讓他疲憊不堪,坐在家裡的沙發上都沒有站起來的力氣。2020年3月,英國開始了第一輪封城隔離。斯圖因為身體狀況必須嚴格居家與外界隔離。
他知道需要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做點不太需要體力但又能讓他忙起來的事情。有一天,他在網上瀏覽舊信件和待售物品時,在eBay上發現了一堆舊明信片,其中最早的明信片是1900年的。
他說:「我想,這些都很奇妙,它們各式各樣,而且都是某人的祖上留下的。」有些明信片的功能就像現代人的手機短信,譬如感謝主人的週日晚餐或者讓親戚知道他們第二天會路過。更多時候,明信片表示的是親朋之間的深情。
斯圖一直對家譜感興趣,於是他有了一個想法:何不找到這些明信片的主人和他們的親人,讓明信片物歸原主?
他說:「我家傳下來給我的東西很少,只有幾張照片。我想,如果我為別人做好了這件事,我難以想象他們會有怎樣的感受。」
「這些明信片能讓你更深入瞭解親人,不是嗎? 比起那些冷冰冰的人口普查數據,我們從這樣一張明信片能瞭解的東西,應該多得多,深得多」。
就這樣,斯圖在臉書上建立了一個名為「與家人團聚的明信片 」小組,並開始拍攝明信片的照片,將它們發出來,每次六張。
很快,斯圖家裡收攢的明信片超過2000張。他說:「在各種各樣拍賣網站上,有成千上萬的明信片,都有地址有名字。」
但要找到這些明信片的主人對他來說是一項非常繁重的任務。
斯圖說:「我都沒有力氣自己走到窗口光亮處去給明信片拍照片,在早期,我自己還需要有人來照顧。」
不過,斯圖很幸運,他的臉書頁面的粉絲隊伍中,有一小隊志願者自告奮勇為他提供幫助。
他說:「這些負責調研的人為我分擔了大量的工作,對此我非常感激。我跟這些幫手們一起做還能吃得消。」
70歲的克里斯蒂娜・巴雷特,曾是一名皇家特許會計師。她住在赫特福德郡的布希鎮(Bushey, Hertfordshire),,現在她很多時間用於唱歌,參加業餘演出。過去20年來,家譜一直是她的一個愛好,因此當她無意間看到斯圖的臉書網頁時,她立刻就特別關注。
幾年前,有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突然與她聯繫,說他們私人收藏的明信片裡,有一張是她已故的父親在20世紀80年代寄給她母親的。
她說:「我完全沒有想到,有人不辭辛勞地找到我的聯繫方式,給我發電子郵件讓我知道這件事。當我拿到這張明信片的時候,真的覺得太難能可貴了。 」
「我知道自己的感受,我想這就是我幫助別人的出發點和動力。那種感覺就是我為什麼樂意花時間去尋找明信片收件人的後人。」

克里斯蒂娜說,她必須忍住誘惑,不去鑽研她發現的每張明信片。她努力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應該不太難找到主人的明信片上,通常這些明信片上的名字很特別,地址也很清楚。
然後,她就去找人口普查記錄,還有出生和婚姻登記。她說這些都是重要的信息來源,大英圖書館是另一個重要的信息來源,那裡有數碼版的地方報紙。
「地方報紙每天都有的欄目是記載出生、婚姻、死亡、婚禮和葬禮,告訴你誰參加了婚禮,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甚至可能他們是做什麼的。這些都是地方報紙喜歡刊登的東西。」
她說:「現在,你不會再看到這些了。這對當地報紙來說是一個損失,也許對未來的歷史學家來說也是一個損失,因為這一類型的記錄不會再出現了。」
不過,克里斯蒂娜並不是唯一一個幫助斯圖尋找與明信片有關者的人。
斯圖在臉書上發佈的每張明信片下面,往往有數百個回復。他說:「在這裡面給人社區人多興旺的感覺,人們互相支持。」
斯圖說,他有大約六名志願者非常積極地提供幫助,還有更多新的熱心人。他估計,自從他在2020年開設臉書頁面以來,已經有數百張明信片找到了歸宿。
每次找到明信片的收件人時,結果都會讓人非常心滿意足。
斯圖先是有幫忙調研的志願者聯繫說,她已經找到了來自倫敦的F ・凱伊小姐,也就是1946年的明信片要寄給的那個周歲嬰兒;不久之後斯圖又收到了另一封郵件,裡面寫道:「那張明信片是給我的,我就是那個嬰兒。」
芙麗梅特・卡爾,以前姓卡伊。當她看到這張明信片時,臉上堆滿了笑容。明信片被斯圖用塑料包住,夾在硬紙板的中間,看起來像新的一樣。

疫情期間,她卻不得不面對老朋友一個一個相繼去世的殘酷現實。封城期間,葬禮人數受到限制,她連很多老朋友的葬禮也無法參加。
正是在這樣的死別悲傷情緒中,她收到了一個好消息。「我收到兒媳的短信,說有人聯繫她,還問她認不認識我。」
聯繫人正是斯圖臉書網頁的志願幫忙者。這位志願者說,一旦確認明信片上的F是芙麗梅特,找起來就容易了,因為這個名字在英國很少見。他們告訴她,斯圖那裡有張寄給她的明信片。
這張明信片是她的祖父母寄的。當時,她與父母同住在外祖父母家。
芙麗梅特的祖父母是來自東歐的猶太難民,他們不能寫英文。芙麗梅特看得出來,祖父母一定是找了人幫忙才寫了這樣一張明信片。「顯然是我姑姑寫的,我對姑姑的筆跡認得很凖。」
這張明信片喚醒了遙遠時代的記憶,芙麗梅特的祖父母早在約50年前就去世了。
芙麗梅特回憶說:「我外婆廚藝很高。我記憶裡她總是在爐灶邊忙著。別人沏一杯茶的功夫,她能擺出三道菜在飯桌上。」
「我的奶奶則更像是個淑女貴婦。她更有修養也更聰明,但根本就不會做飯。奶奶家那邊富裕得多,兩邊家庭截然不同。」
芙麗梅特很想知道這張明信片究竟是如何從她的家庭中來到網上拍賣的。她記得祖父母去世時,自己還曾幫著清理他們的房子。
「我們那時就是考慮,這個要不要,那個留不留,但我不記得她家裡有任何這類的東西。太神奇了,這張明信片就像是穿越了時間一樣。」
發現這張明信片對她來說更有意義,因為她對自己家族歷史留下的記錄非常少。
她說:「我甚至不能去查他們的家譜,他們來自東歐,但是那裡的記錄很多都被抹掉了。」
她囑咐年輕一代說,趁著年長的親戚們還在多問問他們以前的故事。
斯圖目前身體還在康復期,他說他的體力正在逐步恢復。臉書網頁能有這樣的成就,他感到特別自豪。
他說:「我只是想做點事情,有人參加進來一起做,我對此非常感激,感謝他們支持我。」
「我心情好極了,我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從困境中做出了非常好的事情,非常有價值的事情。我對此感覺非常好,我自我感覺好極了,這是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