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期投資中,進場時機到底重不重要?許多提倡資產配置的專家常常會否定進場時機(market timing)的重要性,認為只要擁有長期投資的心態,何時進場都無所謂,而這樣的論述常常激起持正反兩面意見者的熱烈討論,到底進場時機重不重要?Growin實際以數據驗證給你看
然而,當許多投資人想要忽略考慮進場時機,單純照定期定額執行,但要下單買入的前一刻內心卻常常出現矛盾,害怕因為市場可能已經創高或是因為市場已反彈脫離近期低點,而遲遲無法依據原先擬定的計劃來執行。這些人為情緒上的反應實屬正常,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以及內心的建設來克服。此篇我們希望透過一些數據驗證,幫助使用者了解進場時機對投資組合的影響,希望提供投資人操作時一些參考。
首先,我們先來來看看兩種情境:
情境一
假設有兩位投資人潔倫與敬疼,他們在2008年5月時各有一筆1萬美金的閒錢來投資,當時股票市場狀況略微悲觀,S&P 500指數已從2007年10月高點下滑近11%。
兩人選了追蹤S&P500指數的ETF SPY想要進行長期投資,潔倫個性阿莎力,二話不說就把1萬美金全數投入; 反觀敬疼,個性稍嫌保守,想等市場更穩定一些,再行進場。保守的敬疼非常幸運,後續股市持續崩跌了6個月,他一直握有現金耐心等著。直到2009年5月,市場從最低點連續漲三個月,共反彈了17%,雖然已經遠離最低點,但他認為市場總算有回穩的跡象,安心的將他1萬美金投入市場。而時光快轉到現今,兩人就這樣買進後持有13年,再也沒動這筆投資,SPY也很爭氣的不斷創下新高。

一天兩人打完球心血來潮,好勝心強的潔倫跟敬疼說想PK一下彼此的投資績效:

這一比較嚇壞了潔倫,兩個雖然在不同的時間點進場,經過了13年,累積報酬居然差了一倍之多!

潔倫觀察到原來一開始進場點的差異,輸了34%,經過了13年居然變成了輸100%之多。
潔倫回家輾轉難眠,覺得面子掛不住啊!起身開始彈起了鋼琴哼著歌,忘我的越彈越投入,一直到天亮了才停手。沒想到奇蹟發生了,自己竟然回到了2008年5月!潔倫心喜若狂,不探究任何能讓他回到過去的原因,直奔敬疼家想再比一次。在好勝心的驅使下,潔倫這次想了一個策略,他想在不改變彼此進場時間的前提下,證明即便一開始投入的時間點不同導致起跑就輸了一大截,但以他的聰明才智還是可以後來居上。
情境二
所有環境不變以及兩人用與之前一樣的時間點進場,但這次潔倫加了一個條件,也就是每個月月底彼此要定期定額多投入1000美金。以下為示意圖:

快轉時光,我們很快的來看一下兩人13年後的結果,因為定期定額造成兩人的投入本金不同,這次我們用衡量投資者內部報酬率的算法來比較(IRR或稱Money Weighted Return),想更深入知道IRR算法可以參考怪老子理財。 (相關報導: 股市暴跌就暫停投資,30年會少賺90萬!下定決心定期定額,千萬不要停下來 | 更多文章 )

哎唷,以上結果看起來潔倫又可以臭屁一下了。可以觀察出,以內部報酬率來看,即便一開始因為進場的時機差異,以本金估算會有34%報酬的差距,但靠著定期定額的策略,不但避免了造成上述圖(二)巨大的長期投資報酬差異,甚至更縮短了一開始績效的落後,讓整體的投資者內部報酬率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