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額交易震撼市場:軟銀花320億美元收購ARM現在要找誰接手?

軟銀於2016年購併 ARM,如今急忙脫手為哪樁?(圖/取自softbank官網)

你應該知道的是:軟銀花320億美元收購ARM其實是誤判情勢買貴了!面對RISC-V異軍突起來勢洶洶,以及Intel與AMD固守市場使ARM難以撼動,現在不論誰花400億買下ARM都註定要買貴了!但是趁股市高點這麼做或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2016年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花320億美元收購安謀國際公司(ARM)股權,溢價高達43%,當年投入積體電路矽智財,說法是看好未來物聯網產業持續成長,但是才四年的時間就打算轉手給別人,說法是為了彌補願景基金虧損,那麼到底當年買ARM的決定是對的嗎?今天賣ARM又是怎麼一回事? 

讓我們先從處理器的種類與特性談起

處理器可以認得的所有硬體指令稱為「指令集(Instruction set)」,而這些指令的運作方式稱為「指令集架構(ISA: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處理器依照不同的指令特性與運算特性,大約可以分為「複雜指令集處理器」和「精簡指令集處理器」兩大類。

複雜指令集處理器(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指令比較多,功能較複雜,相關的電路設計較為困難,電晶體(CMOS/FinFET)數目較多,成本較高。由電腦產業的廠商使用,以Intel與AMD公司的X86架構為主。

我們可以把CISC想像成財務計算機或工程計算機,針對複雜的計算只要按幾個按鍵就能得到答案,因此可以使用較少的指令來完成複雜的運算工作。

精簡指令集處理器(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指令比較少,功能較精簡,相關的電路設計較為容易,電晶體(CMOS/FinFET)數目較少,成本較低。由資訊家電的廠商使用,以安謀國際(ARM)與美普思(MIPS)公司所設計的處理器為代表。

我們可以把RISC想像成一般計算機,針對複雜的計算必須按數十個按鍵才能得到答案,因此必須使用較多的指令來完成複雜的運算工作。

什麼是積體電路矽智財產業?

將一塊完整功能的積體電路設計圖授權給他人使用稱為「矽智財(SIP: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獲利模式通常是向客戶收取「授權費(License fee)」,包括「一次性費用(NRE:Non Recurring Expense)」,以及客戶每賣出一顆晶片按比例抽取「版權費(Royalty)」。 (相關報導: 區塊鏈的真相四:為什麼區塊鏈大部分的應用都是為區塊鏈而區塊鏈? 更多文章

這種生意模式是由於「系統單晶片(SoC:System on a Chip)」而產生,因為系統單晶片需要在同一個晶片上整合各種功能,我們很難要求一家積體電路設計公司的工程師能夠設計所有的功能,因此當遇到不會設計,或是人手不足不想設計的功能,就可以向別的公司購買設計圖。

將積體電路矽智財發揮得淋灕盡致,成為全球最大的設計圖授權公司就是安謀國際(ARM),由於ARM屬於精簡指令集處理器(RISC)相對Intel的複雜指令集處理器(CISC)省電又便宜,因此目前所有手機的「應用處理器(AP:Application Processor)」,包括:蘋果、高通、聯發科、三星、華為等公司的都是使用ARM的設計圖,所謂的應用處理器就是手機的心臟,也就是手機裡執行「作業系統(Android/iOS)」與「應用程式(APP:Application program)」的那一顆處理器,等於佔據了個人電腦以外的所有處理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