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嚴選5本真實事件改編作品,從別人的故事中懂得平凡深刻的感動

13歲就成為脫北者的朴研美,經歷過飢餓、人口買賣、監禁,但她仍然沒有向命運低頭,成為脫北人權運動者。(圖/Yeonmi Park臉書)

人生就如同一個飽含著歡笑與淚水的故事,真實帶來的殘酷總是烙印的更深,當你正處於人生低谷而感到失落,不妨從別人的故事裡看見感動!

作者: 朴研美 出版社:大塊文化

朴研美在書的一開始提到小時候在北韓與家人為了過活的辛酸種種,上學途中看見屍體躺在路邊、肚子餓到只能吃野生植物果腹、鄰居莫名其妙「消失」等等,這些都是朴研美從小到大習以為常的事…

十三歲那年,飢荒加上父親入獄,家人當時只能躲藏,親戚也不願伸出援手,使得他們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橫越鴨綠江,逃到中國,然而卻因此落入人口販子的手中,過著比家鄉更殘酷的生活,輾轉兩年,研美與母親再次冒著生命危險逃亡,穿越了一遍死寂的沙漠之中,被蒙古士兵發現並且帶走,最後,終於被南韓外交人員協助抵達南韓…

小編讀完這本書的第一個想法是,感謝自己衣食無憂,不需為了生存絞盡腦汁,她這一路的逃亡過程,有惡也有善,猶如電影情節般,讓身處在北韓之外的我們 可以更加貼近北韓生活的一本書,看完也更加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整本書當中,小編最喜歡最後一段,主角成功脫離北韓之後的故事,這邊探討的是脫北女孩到了文明社會的不適應,讓我們更能了解為何會有些脫北者最後仍會選擇回歸北韓。這樣的環境的轉變,真的不是外人所想的這麼簡單,適應環境的同時,環境給不給予你善意,以及能不能融入文明民主世界,是對每個脫北者的考驗。

作者: 麥可‧芬克爾 出版社:大塊文化

二十歲的奈特在車諾比核災發生的同年、一九八六年,開始緬因州林子裡的獨居生活,自此他再也沒開過車、花過一毛錢,二十七年來,他沒看過醫生,也沒吃過藥,因為他幾乎沒有跟任何人接觸。

很多人都做過逃離現代生活的美夢,但實際採取行動的人少之又少。這本書是一名男子獨居緬因森林長達二十七年、實現這個夢想的真實故事。而他之所以遠走高飛,不是為了逃亡避難,純粹只是想獨自生活…

這本書是根據作者與奈特本人的多次訪談寫成,對奈特與世隔絕的生活做了詳細而生動的描述,也探討他為什麼離開塵世、在隱居生活中的所見所得,以及重返社會後面臨的挑戰。

你能想像不用網路、不與人交談、不看醫生,不花任何一毛錢的生活嗎?作者很仔細的將一位執意脫離社會者的真實故事紀錄下來,內容不但扣人心弦,也思考了孤獨、社群,以及何謂幸福人生的課題,作者一流的寫作手法,將種種深刻的問題流暢的串在一起,也讓小編思考了好幾天呢~

作者:李旺台 出版社:圓神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開始在現今海南島上發展,是日本皇軍軍工體系的一環,礦工多達上萬人。島上群聚了日本人、台灣人、朝鮮人,以及來自中國各省的逃兵和流民,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自海南島撤離,島上的礦工期盼回家鄉的這天終於到來… (相關報導: 情緒療癒書單!誰說「正能量」只是文字組合、虛無飄渺的廢話,17本書陪你走出低潮 更多文章

此時一艘戰時的日本油輪「播磨丸」擱淺載外海,他們將「播磨丸」修復,然而在登船前,這艘船卻遭國民政府查扣,三國情勢一發不可收拾之際,各方人馬陰錯陽差地一起搭上了「播磨丸」,踏上返鄉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