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嚇阻共軍奪島意圖!海巡東沙島9月軍演 反裝甲紅隼火箭彈將上陣

東、南沙島上除一般手、步槍外,隨著區域情勢更趨緊張,由中科院研發的紅隼反裝甲火箭如今也已登島,持續提升反登陸嚇阻力。(資料照,取自中華民國海軍臉書)

台灣當前敵情威脅除共軍機艦持續在我國周邊海空域演訓偵巡外,距離本島超遠的東沙島和南沙太平島亦被認為只要狀況提升,有可能被中共突襲奪島,而當前兩島主要防禦兵力又以半軍半警的海巡官兵為主,禦敵夠不夠力,外界高度關注。儘管要讓海軍陸戰隊重新駐防機會不高,但提升海巡戰力和裝備性能卻未曾停歇,例如反裝甲武器「紅隼火箭彈」就已配賦予島上擔負戰備,且根據海巡署東南沙分署發布的射擊通報,下月當地將實施的實彈射擊,紅隼就有可能在名單之列。

根據海巡署東南沙分署發布的射擊通報,目前規劃在9月5日和12日兩天上午8時至晚間9時,於東沙島附近海域實施對海實彈射擊,射擊目的為年度火砲射擊訓練,最大彈道高度12000呎,射擊危險區域約莫在東沙島周邊形成一個長方形區塊。

因應南海情勢詭譎多變,又因近年共軍奪島傳聞時有所聞,在無法重新派駐陸戰隊情況下,提升島上海巡官兵戰力成了當務之急,同時也是較為合理的選項。除駐東、南沙島的海巡官兵因由陸戰隊代訓,本身戰力已相對較高,裝具亦比照國軍個裝,再加上定期演訓累積經驗和裝備操作熟稔度,理論上已能擔負小規模反登陸作戰,剩下的就是武器效能及射程問題。

其他應急性措施則有陸戰隊加強連以移訓為由,短期登島協防,或配合運補期程,將海軍現役的銳鳶無人機送上島,扮演監偵耳目,延伸海面監控距離等。

海軍現役的銳鳶無人機(見圖)送上島,扮演監偵耳目,延伸海面監控距離等角色。(取自玄史生象心力@wikipedia/CC BY 2.0)
海軍現役的銳鳶無人機(見圖)登陸東、南沙島,扮演監偵耳目,延伸海面監控距離等角色。(取自玄史生象心力@wikipedia/CC BY 2.0)

東、南沙島上除一般手、步槍外,另有重機槍、40榴彈槍、120迫砲、20機砲等不同類型武器,另有在本島待命隨時準備前推部署的155公厘榴砲中隊(南沙),承平時期已足以擔負兩島周邊海域一定射程範圍內的警(戰)備,隨著區域情勢更趨緊張,由中科院研發的紅隼反裝甲火箭如今也已登島,持續提升反登陸嚇阻力。 (相關報導: 天劍二型飛彈增程型完成作戰測評 射程拉遠20公里能有效嚇阻共機 更多文章

紅隼火箭射程可達400公尺,官兵在岸際操作,對欲搶攤登陸的敵船團可有效殺傷,加上發射筒可拋棄式設計,用完即丟,射手可立刻轉移位置,大幅提升戰場存活率;該彈另有攻堅彈可選,雖然射程下降至150公尺,但對敵堅固工事可有效擊毀,目前包括陸軍和憲兵在內,都有裝備記錄。儘管通報內未載明射擊裝備列表,但考量目的為年度射擊,紅隼理應在名單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