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踏進「共存深水區」恐慌無用?醫揭2指標:守住這族群就贏一半

醫師沈政男表示,隨著新增確診數攀升與匡列放寬,接下來疫情即將進入深水區。(資料照,柯承惠攝)

國內7日新增逾4萬本土病例再創新高,指揮中心宣布匡列範圍縮減、學校停課規範放寬,也不反對母親節內用聚餐。對此,醫師沈政男7日於臉書表示,這顯見台灣持續往「共存」方向邁進,隨著新增確診數攀升與匡列放寬,接下來疫情即將進入深水區,若80歲以上族群守住,「共存」就完成一半,5月中下旬過得了,則是完成另一半。

沈政男指出,民眾對於指揮中心的政策宣布反應兩極化,有些人相當擔心,忙著搶購快篩,有些人則是內用與旅遊不斷,好像做好了染疫的準備。從人流指數來看,這波疫情以來確實有所降低,反映了部分民眾的恐懼心理,然而這類自發舉動無法抵擋病毒擴散,新增曲線宛如依著數學公式每天往上延伸。

沈政男推估,隨著新增攀升與匡列放寬,接下來疫情即將進入深水區。目前雙北急診室因為前往採檢PCR的民眾太多,造成壅塞,當2周後新增達2、30萬,將更嚴重,解決之道就是「以快篩取代PCR」。目前已決定先用在居隔者,但既已縮減匡列定義,減輕PCR採檢負荷的效果也會跟著下降,應加快全面施行腳步。事實上不只「陽性預測值跟盛行率有關」,陰性預測值亦然,1個是錯殺,另1個則是錯放,但比起PCR採檢量能耗竭,早已利大於弊。

沈政男認為,讓有確診疑慮的民眾早點快篩,早點進入自主防疫措施,是進入高峰期必須推行的全民運動,然而快篩試劑的取得還不理想,應趕緊拓展供貨與販賣管道,以免民怨升高。事實上國外疫情已經緩解,照理說貨源應會越來越多。

預測老人死亡率:「紐西蘭的萬分之7、新加坡的千分之1」間

沈政男表示,隨著案例增加,專責病房床位使用越來越多,只好把高齡者住院年齡拉高到80歲,但即使如此,以1%左右的占率來算,當新增達到2、30萬,光1天就需要2、3000張床位,更不用說其他高風險族群了。未來若床位不足,只能讓中重症者住院,而以0.25%的比例計算,每天約需700張床位,加上每位確診者平均住院5天,因此需要3、4000張床位,尚能落在目前醫療量能之內。

沈政男提醒,當輕症高齡族群必須在家照護,抗病毒藥物的開立與服用就變得相當重要,若能大規模使用,當能有效降低中重症發生率。目前多數民眾對於如何取得與使用抗病毒藥物並不熟悉,使用量也還不高,屆時難免手忙腳亂,應多加宣導。

沈政男提到,隨著疫情延燒,原本社交退縮的老人家也染疫了,因此死亡率已攀升到萬分之2以上。以台灣老人家疫苗覆蓋率與染疫占率來看,死亡率目標值可押在紐西蘭的萬分之7與新加坡的千分之1之間;若能持續衝高80歲以上第三劑覆蓋率,降到萬分之7以下也不是不可能。

沈政男強調,5月中下旬,新增確診數將達到高點,而這樣的壓力測試若能過關,「共存」目標等於完成一半。反之,若屆時出現急診室與醫院爆滿,許多中重症患者無法就醫的景況,將讓民眾的恐慌心理繼續攀高。 (相關報導: 「Omicron輕症化是錯誤的訊息」 陳文茜批:群體免疫是「不負責任的謠言」 更多文章

沈政男示警,中南部疫情只落後北部8到9天,10天到2周後六都將新增破萬,因此雙北目前兵馬倥傯的景象有可能在中南部上演,縣市間應交換防疫經驗,避免重蹈別人的覆轍。中南部人口加起來比北北基桃還多,如果Rt值相當,有可能把疫情推向另1個高峰。民眾切莫有「反正終將染疫」的想法,而疏忽防疫,以免疫情沒完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