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一場「致虛極」的辯證─AI如何做你的愛人?

音樂人陳珊妮利用AI探尋藝術呈現新的可能性。(資料照,蔡親傑攝)

2023年3月22日,金曲歌手、製作人陳珊妮與香港詞人周耀輝和Taiwan AI Labs工程師合作,推出台灣第一首由仍然活躍於線上的歌手提供歌聲音源,並且親自指導、製作AI演唱的單曲〈教我如何做你的愛人〉。當你聆聽這首歌,如同陳珊妮本人親自演唱的輕重緩急、呼吸停頓,直至唯美的單曲封面,其實全由AI生成。

在AI發展熱議的當下,創作人的興奮與擔憂並行,陳珊妮期望透過這首歌,促動所有關心藝術創作的人思考──如果AI的時代必將到來,身為創作人該在意的或許不是「我們是否會被取代」,而是「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陳珊妮擅寫悼亡之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悼亡,而是對著現在的自己和聽眾,玩味觀照各種思念著過往、思念著亡者、思念著過去沒有實現的想法、思念著過去種種掠雲逝影的心理。很多人對她第一印象是「怪」,她自己也認為自己怪,因為她總是不會真的入戲,她再怎麼用情進去,也不免還有九分疏離。這是天性。疏離不代表她不上心。她很明白自己這份特質,可以打開多少非主流的可能。

探討我們還能保存一些什麼,還能怎麼活下去

這次陳珊妮邀請周耀輝老師來作詞,細想起來實在是合理。周耀輝老師近年的作品,也都是悼亡;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悼亡或撫慰,而是對著各種「運動傷害」後,大抵「哀莫大於心死」的香港人的內心世界,探討我們還能保存一些什麼,還能怎麼活下去,或許活得飄浮一點,保存一點異質,然後偶爾在這些字面上看起來很晦澀的歌裡詞裡相認。他會用「泛化」的技法,詞裡不會明確指涉那經歷運動和疫情這幾年的香港人,但是「懂的都懂」,帶著這份記憶去看,秘密就會敞開。

香港反送中抗爭一週年:2019年8月25日,港警拔槍威嚇示威者(AP)
2019年8月25日香港反送中抗爭,港警拔槍威嚇示威者。香港多起抗爭對香港市民造成各種「運動傷害」。(資料照,美聯社)

兩方合作如果只做各自做熟的題目,那也無趣,所以全能製作人陳珊妮引入了第三方,一個嶄新的產品和議題:AI音樂與繪圖。現年五十多歲的陳珊妮用自己的聲音訓練模型,練出她二三十歲年輕時期的音質,並調教到完美狀態,MV上也用AI繪圖還原出幾幅自己青年期的畫像;並不是庸俗的重返青春,而是故意把那種過度精緻的人偶所能引發的「恐怖谷效應」發揮至盡──大家都貪戀年輕的肉體是吧,大家都懷念過往是吧,好,我來了,真的可以青春永駐、記憶長存的AI來了,怎麼樣?

周耀輝老師對此題可謂冥契於心,出手便展現了多層次的辯證:「教我如何做你的愛人」、「還給你失去的/記住你遺忘的」,立場可以是AI偶像、AI訓練師,或一切想做好一個你情感投射對象的人或物。

詞人的職務是把「情感投射對象」給做好

詞人的職務,本來就是把「情感投射對象」給做好,除了「泛事特寫,特事泛寫」,泛化和特化兩種普通技法以外,老師還擅長兩種高級技法:極化與虛化,「極事虛寫,虛事極寫」,雨傘革命是極事(在MV中那一小段街頭奔跑人便算帶到),AI革命更是極事,他就統合到虛擬愛人的呢喃裡面。 (相關報導: 謝錦芳專欄:ChatGPT掀熱潮 末日博士警告 小心你的工作就要被取代了 更多文章

這呢喃裡,又有極寫:「換來所有美好的逗你笑」和「帶著所有脆弱的陪你哭」,「逗你笑」和「陪你哭」在這裡都是代名詞,指的是什麼?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臉書等社交媒體上和「讚」並列的笑臉、哭臉這些表情符號,這些化約了人類社交行為的表情符號。很多人都為這些化約而苦惱或警惕過,而今AI直接就是用這些記錄來訓練迭代,把它去到盡。歌曲在此就直接展現出這樣一個要把這種「按摩靈魂」之事做到極盡的形象。

2018年5月22日,臉書執行長祖克柏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場外出現揮著歐盟旗幟,頭戴「怒」表情面具的抗議民眾。(AP)
臉書執行長祖克柏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場外出現揮著歐盟旗幟,頭戴「怒」表情面具的抗議民眾。社群平台上的表情符號,化約了人類的社交行為。(資料照,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