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承認,近日來要逐一跟進北韓的飛彈試射會有點困難。
尤其是他們像我們過去兩周所看到的那樣,幾乎隔天就發射一次武器。
若是將這些試射本身個別看待的話,它們已經不再像往日那樣會成為頭條,但是如果我們將最近的試射全部綜合起來看,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很多東西。
北韓說,它是在懲罰美韓舉行近年來最大規模的軍演。美韓的同盟軍正在演練, 一旦北韓發起攻擊,他們要如何打敗它。這並不是金正恩樂於見到的場景。
只不過,北韓這一次的抗議方式不同以往:過去,它回應的方式就是發射短程、中程和遠程飛彈,或者一些炮彈。
這一次,在兩個星期裡,平壤發射了它最有威力的洲際彈道飛彈,理論上可以到達美國本土的任何地方。
它從潛艦發射飛彈,從疑似地下發射室的地方發射飛彈。它的軍隊還模擬了一場對韓國機場發動的核武攻擊。
金正恩也向外公布了一種新的水下無人載具,他聲稱可以用它在海底發射核武器,引發一場「超大規模的放射性海嘯」,摧毀敵人的戰艦。
這一連串動作可謂花樣百出。
北韓武器「時裝秀」
位於美國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re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分析家金艾倫(Ellen Kim)向我形容,這相當於是「北韓的時裝秀」——就像金正恩女兒被看到在其中一場發射儀式上身穿的那件迪奧(Dior)風格外套一樣。
包括金艾倫在內的分析人士都對這個季度所展示的系列多樣性感到擔憂。平壤推出了更新、更完備的武器,能夠從海陸兩處瞄準美國、韓國和日本。
「過去,我們不知道他們能夠從潛艦發射巡弋飛彈,或者從地底下發射。它的武器正在變得更難以追蹤和攔截,」金艾倫說。

這增強了北韓所帶來的核威脅。
就以潛艦發射的巡弋飛彈為例。首爾的峨山研究院(Asan Institute)武器專家楊旭(Yang Uk,音)認為這種飛彈最令人擔憂。他解釋說,從水底下發射飛彈使得發射前的探測更加困難。在發射後,巡弋飛彈飛得較低,並且可以在飛行中途作出調整,從而躲過飛彈防禦力量。
金正恩過去一直害怕美國會對他的國家先發起攻擊,在他有機會出手之前就將其武器一舉消滅。現在,他似乎是在通過這一連串測試傳達出一個訊息,北韓有能力反擊甚至率先出擊。要毀滅藏在地下或水下的武器是很困難的。
換而言之,他是在說「別想攻擊我們」。
虛張聲勢?
不過,我們應該保持警惕。金正恩是傾向於誇大其軍事實力的。
圍繞在這當中的關鍵問題是核武器。北韓吹噓說最近試射的所有飛彈都有搭載核彈頭的能力,但是大多數都只能搭載非常小型和輕量級的核彈頭。平壤尚未證明自己能夠製造這種武器。
直到它進行試驗之前,我們都只能瞎猜。這就是為什麼情報界長期以來一直屏息以待,等待北韓核試驗的原因。
到北韓能夠大規模製造小型核彈頭的那一刻,這種設想中的威脅就會成為現實。
還能談判嗎?
有一些人主張,美國與國際社會應該做出更多努力將北韓帶回談判桌上,以阻止這種核試驗。雙方的談判已經停滯了超過四年,但是平壤沒有顯示出願意談判的跡象。它傾向於選擇一個它認為自己能最大限度獲益的時機。

由於中國與俄羅斯拒絕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懲罰北韓,於是平壤可以繼續在不承擔後果之下發展武器。現在為什麼要停止?它的武器越好,手中的牌就越大,而且它還有更多的事情需要證明。
除了小型化的彈頭,北韓也還沒有展現過它的常規彈頭能夠完成全程洲際飛行。目前,北韓測試遠程飛彈的方式是射向太空。它還希望發展更尖端的洲際彈道飛彈,不需要在發射前加入燃料,從而令它發射時引起的警惕更小一些。
楊旭相信,金正恩同樣也是受到國內的危急情勢所迫。隨著經濟動蕩,民眾捱餓,他的尖端核武器項目是「他剩下唯一可打的牌,」楊旭說。
所以,北韓似乎肯定是要銳意向前,發展比過去更加多樣和致命的武器陣列。 (相關報導: 「今日中國已和過去不同,世界與中國都該相互調整」李顯龍談美中關係:雙方應建立互信,世界無法承受美中衝突 | 更多文章 )
對於金艾倫來說,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更多的測試將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