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周觀點:紅利的終結—論美中爭霸的未來展望

2022年11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在印尼峇里島會面。(資料照,美聯社)

自人類有史以來,不論是從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各方面來看,美國應該可以被稱為「最偉大的國家」,這是毫無疑問的。在一種自然而普遍的觀念下,我們把美國的強大和偉大歸功於它的制度 – 民主保障了自由,自由創造出繁榮 – 因而「民主制度」結合「自由經濟」便成為西方社會牢不可破的信仰。

然而,若是我們仔細推敲起來的話,民主和經濟之間的因果關係,卻沒有那麼簡單,甚至令人迷惑。

舉例來說,在二十世紀期間,西方國家以「美國公式」所催生出來的一些第三世界民主國家,大部分都以失敗收場而未能實現經濟的發展,有些甚至落入貧窮、內亂的負面循環;少數成功的案例如台灣和南韓則是在經濟起飛之後,民主才由強勢領導人的主持而逐步得到實現。因而我們據此相信:放棄了共產主義經濟路線的中國也可以遵循同樣一套「經濟發展」-->「開放社會」-->「民主選舉」三部曲,最後晋升為民主陣營的一員。

但是,中國讓所有人都大大地失望了 – 在短短的30年裡面,它打造出了世界工廠、第二大經濟體,成為全球化貿易的最大受益者,但是中共的政治卻走回了封閉集權的老路 – 人民的表達受到制約,訊息的流動受到監控 – 中國的存在成為一種自由民主信仰者的最大夢魘。

我們的信仰到底是那裡錯了?如果我們沒有辦法釐清「民主」和「經濟」之間的關係,將來難道不會犯下更多的判斷錯誤?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直到最近在跑電腦程式的時候,我意外得到了可信的答案。

經濟學家經常會用一種假想實驗來解釋財富分配的情形:一群人擁有相同的初始金額,在互相交易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看到財富的分配呈現某種鐘形曲線,其中大多數人口居中,而最富和最窮的人居兩邊少數(以數學方式來講,這是在特定條件下所出現的二項式分布) – 這顯然不是真實世界裡的情況,於是我決定寫一個程式來模擬這個過程。實驗的內容簡述如下:

一群擁有相同初始金額的人每次從自己的資產中提出一定的比例出來進行交易(這樣就不會掉到零元),輸的人損失他的交易金額,而贏的人按照他當時擁有的財產高低來瓜分輸者的總金額。在進行了若干次交易之後,我們以四個百分比值來觀察財富的分配情形。這個實驗在兩種基本設定之下進行,第一種情況是假設所有人的輸贏機率始終都是50%(模擬結果如圖一),第二種情形是,較富有的人由於擁有較多的資訊優勢(這比較符合社會的真實情形),因而擁有較高的交易成功機率,在這裡我們設定有錢人擁有比正常人要多出10%,也就是60%的勝率(模擬結果如圖二)。 (相關報導: 陳少甫觀點:專制中國成為世界秩序的定海神針? 更多文章

假設所有人的輸贏機率始終都是50%的模擬結果。(作者提供)
假設所有人的輸贏機率始終都是50%的模擬結果。(作者提供)

在這兩個圖中,我們以擁有財富的多寡為橫軸,將之分為若干區間(取對數尺度),把四個百分比作為縱軸:紫色框線是每個財富區間裡的總資產佔所有資產的百分比,綠色線條是每個財富區間裡的人數佔比,藍色曲線(B)和紅色曲線(R)這兩個累進數字可以解讀為「頂層B%人口擁有總財富的R%」。圖一的結果顯示,在均等的獲利機率下,人口和財富曲線的確呈現鐘形分布,由於較富有的一端每次交易的金額較大,財富分布會隨著交易次數增加而緩慢地往高點移動,在一千次交易之後,我們看到頂端5%人口擁有15%的財富,以及頂層5%人口的平均財富是中位數的3.9倍。而在圖二中,由於有錢人的交易成功機率高出10%,財富會迅速地往高端集中,在同樣的交易次數後,我們看到頂端5%人口擁有92.7%的財富,他們擁有的平均財產是人口中位數的342倍,這張圖呈現出了一個M型化社會--財富集中在高端,人口集中在低端,中間的人口和財富都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