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男觀點:條件成熟,中國擇機與美國展開第二階段博弈!

美中第二階段博弈將要開始?2023年3月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在舉行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美聯社)

在烏克蘭戰爭一年之際,中國大陸外交部公佈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檔,就俄烏局勢提出了十二項和平建議。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中國大陸主動介入烏克蘭危機的起手式。

此後不久,在大陸斡旋下,中東積怨已久的兩大強國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在北京握手言和,宣佈將在斷交七年後恢復兩國外交關係。面對這一歷史性的改變,中東各國及組織紛紛表示歡迎並對大陸表示讚賞,聯合國秘書長表達「感謝」。這可以看作是大陸開始並成功介入中東問題的起手式。

在中美陷入深度對抗的時刻,大陸的兩個「起手勢」顯然並非只是為了化解俄烏矛盾和中東問題而已。這可以看作在經歷中美貿易戰、全球疫情衝擊、烏克蘭危機之後,中國大陸精准擇機正式宣告與美國展開新一輪的博弈!

2018年美國前任總統川普發動對華貿易戰,在五年的時間裏,大陸幾乎都是被動應對。但是隨著內外環境在此期間發生劇變,中國大陸開始轉換自己的應對策略,經過第一階段的被動後,大陸正式進入展開戰略反擊的第二階段。

大陸選擇此時反擊,在於各種必要條件已經出現並趨向成熟。

第一,內部發展的需要

歷時三年的新冠疫情管制正式宣告結束,中國大陸開始謀劃實施全力恢復經濟生產,一個整體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對於全球第一貿易大國來說至關重要。烏克蘭危機導致的全球動盪不符合大陸的戰略期許和發展利益,無論當前誰正在主導這場戰爭,大陸都需要採取實際行動介入進來。

大陸疫後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高,沙、伊複交極大穩定了中東局勢,這為大陸的能源安全和深入開拓中東市場創造了極佳條件。

入局「俄烏」意味著將與美國通過戰爭拖垮俄羅斯的計畫產生摩擦,力促沙、伊複交則重創了美國制裁伊朗、分化中東的企圖。

第二,俄烏及中東需要中國介入調停

經歷一年戰亂後,儘管俄烏雙方的姿態依然都很強硬,但現實問題卻是雙方都需要儘早脫離目前的泥淖,它們需要一個值得信賴且有能力的第三方做為調停人。

在世界諸多強國裏,西方主要國家是俄羅斯的強勢反對者和實施制裁者,尤其美國更是希望通過長期戰爭耗損國力置俄羅斯於死地,歐洲幾乎不存在可以調停烏克蘭危機的國家。其他國家例如印度、巴西、南非等國或心有餘力不足,或完全無意、無力介入。

既能夠與俄烏保持基本等距關係,也能夠獲得俄烏共同信任,同時也具有全球地緣能力平衡西方戰略企圖的國家,放眼望去也只有中國大陸符合這個要求。同時俄烏停戰的需求與大陸追求外部環境和平的目標一致,這為大陸介入並尋求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創造了必要前提。

紛亂已久的中東各國,通過俄烏戰爭意識到和平相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同時也看清了歐美利用戰爭謀求零和遊戲的企圖。在各方也都對西方心存芥蒂的情形下,G2之一的中國自然也成為了它們唯一可以信賴的「公道伯」。 (相關報導: 公孫策專欄:中美爭霸最終勝敗在人才 更多文章

大陸促成伊、沙複交,給全世界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那就是解決地緣問題不一定需要美國的方式,中國有能力調停衝突也有能力協助成功解決問題。如果沙、伊都可以握手,那麼俄烏問題的解決並非不可能。一旦俄烏同意大陸介入調停,就意味著美國的影響力開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