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生觀點:善企業家的真實之路—微軟CEO薩提亞教會我們什麼?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是一個傳奇,他領導的微軟是二十世紀全球第一大科技公司。1999年12月29日,微軟股價站上歷史高點,當時微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2008年,比爾·蓋茲退休以後,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接任微軟總裁,微軟股票開始大幅下跌,然後就一蹶不振。

2013-2014年初,微軟的市值已經不足3000億美元。公司內部也各自為政,相互鬥爭,導致效能降低,很多主管跳槽到亞馬遜,Facebook等公司。面對這樣的危機,薩提亞·納德拉臨危受命。

以善轉機,重新發現核心價值

在各自為政的紛亂氛圍中,微軟需要的領導者不是下一個如比爾蓋茲一樣的天才,而是一個能管理無數天才的人;新的微軟領導者之品格與素養才是關鍵。

比爾·蓋茲與史蒂夫·鮑爾默正是看重薩提亞身上具備的溫和、整合力、與對人的同理心。薩提亞以善轉機,重新發現了微軟的核心價值,這個核心價值薩提亞定義為「善、慈悲、利他」。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美聯社)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資料照,美聯社)

微軟的危機同樣是無數大公司面對的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領導人如何能夠讓各部門合作?如何真正地讓大家為整個使命目標共同來努力呢?

讓龐大組織的各部門合作的驅動力可能不是利益,利益是衝突的;不是人情,人情會各有生疏。利益、錢、情感都無法整合一個大公司。當一個公司注重利益和人情時,就會發現衝突會不斷的增強。真正能夠讓企業整合在一起的,是信念與價值觀。薩提亞就是要把這樣的靈魂重新挖掘出來。企業的願景,使命,價值觀,正是企業組織最重要的靈魂。

恐懼產生固化效應 同理心是解決之道

薩提亞上任以後,微軟的股票市值又重回最高。2022年微軟市值維持在近兩兆美元。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薩提亞認為恐懼是微軟最大的問題。大家害怕自己的地位被動搖,害怕自己的正當性受到質疑,害怕被看到自己專業的不足,害怕自己的提案沒有被接納。每一個人都有一顆防禦的心,使整個公司都處於一種自我防衛,互相恐懼的狀態中。

如果一個公司或組織,讓人害怕被質疑,讓人感覺不被接納,有濃厚的不安的情緒和氛圍,這種缺乏安全感的公司將喪失創造力。

當時的微軟公司就處於人人自危的氛圍中。心理學將這現象稱之為「恐懼產生的固化效應(Fear Rigidity Effect)」,這種固化會讓人與人的關係僵化,創造力遲緩,創造主動性降低。

薩提亞上任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予每一個員工同理心,讓他們知道自己被感受到了,被接納了,被聽見了,被理解了,讓公司裡的人不再恐懼。不要小看這件事情,他抓到了核心的精神,這是薩提亞最重要的一個力量。

超大型組織內部競爭的代價

在微軟公司裡有這麼一句「名言」:「重點不是我成功就夠了,我要看著我的同仁怎麼失敗。」這種超大型公司的悲哀就是,不是我自己成功,而是我要看別人的失敗,不只是人跟人互相不接納,而是看著你失敗。這是讓微軟公司從一個科技巨人跌入谷底的原因之一。 (相關報導: 何日生觀點:人間佛教與世界和平─昭慧法師榮獲日本庭野和平獎 更多文章

這種內部的競爭文化與微軟公司的制度有關,微軟採用的是堆疊式的評比模式(Stack Ranking)。所謂堆疊式的評比模式,就是對員工強制排序,每一個評等都只有一個比例,優、甲、乙、丙等依序排列,這制度讓員工互相競爭。這種模式很多機構都存在,這種文化會造成政治鬥爭的出現。當公司的制度裡只有競爭,只有堆疊式的利己,將造成惡性競爭、相互排擠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