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12月23日反修《勞基法》大遊行一衝就是12小時?這一夜,群眾狂奔街頭高呼「終止過勞,退回草案」、遇上駐點警力人牆立刻轉戰下個路口,讓警察抓無可抓,沿街還不斷有群眾加入,人數一度擴張至800人以上,癱瘓忠孝橋、台北車站、西門町等交通要道行為也引發熱議。
12月4日勞團赴立院抗爭,換得民進黨籍立委邱議瑩「那都是放錄音帶」一語,之後不到1個月內,近千名「錄音帶」一夜暴衝、讓台北市長柯文哲都因「阻礙交通」而頭痛,這般發展恐怕是以街頭運動起家的執政者始料未及。
台北市長柯文哲因「阻礙交通」而頭痛,這般發展恐怕是以街頭運動起家的執政者始料未及。(資料照,蘇仲泓攝)
而回顧23日遊行一整天,或許在下午3點,這一夜發展就已註定:對修法蓄勢滿滿憤怒的人群不可能自動解散,接下來只看如何「被」解散。警方過度嚴密的戒備,成了遊行失控導火線。
關鍵點1:失控警力截斷遊行 民眾怒吼「政院出來面對」得不到回應
據了解,23日反修《勞基法》大遊行原先定調「原則上不會衝撞」,畢竟遊行隊伍組成複雜,除了原本行動較為積極的勞工團體老班底、獨派團體,亦有學生社團、帶著小朋友來的親子共學社團、警消公職人員組成的公部門聯盟等,第一大隊亦有大量一般民眾加入。
而遊行前一日,警方便配置層層拒馬鎖死行政院外大小通道,拒馬幾乎選用帶刺的,拒馬前守著一排員警、分隔島外又站著一排,可見戒備程度之高。
起步時氣氛平和 警方截斷隊伍造成行動激化
遊行原預計自民進黨黨部往台北車站前進、繞行鄰近地區一圈後落定立法院,這一天風和日麗,聲援團體在台上演說,台下則有民眾準備「過勞先師」行動劇吐血、自備會發出「啪啪啪」聲響蔡英文打臉雕塑等。隊伍於下午2點半起步時氣氛平和,卻在下午3點因為警方截斷遊行隊伍造成行動急速激化。
隊伍於下午2點半起步時氣氛平和,卻在下午3點因為警方截斷遊行隊伍造成行動急速激化。(資料照,顏麟宇攝)
隊伍行進中,警方特別緊盯過去抗爭班底台灣國際勞工協會陳秀蓮、桃園市產業總工會毛振飛所在之第三大隊,混入隊伍一路夾道「護送」壓縮人群,讓第三大隊不斷落後,前方也不斷催促盡快跟上,於是陳秀蓮拿起麥克風大吼:「警察後退,把警察請出去!警察如果想參加遊行,請把手舉牌發給他們!」
自稱「最會溝通的」的民進黨政府 卻在《勞基法》修法跌倒
這一吼,衝突就此展開。群眾不斷將警察推出分隔島外、隨後隊伍又被截斷,場面混亂不已,民眾索性衝向行政院試圖佔領、最後在政院前的忠孝中山路口原地靜坐。陳秀蓮表示,上回此地遭佔領係2014反核運動,當時執政黨國民黨承諾要封存核四,如今換了一個自稱「最會溝通的」的民進黨政府,卻在《勞基法》修法問題演變至此。
換了一個自稱「最會溝通的」的民進黨政府,卻在《勞基法》修法問題演變至此。(資料照,顏麟宇攝)
關鍵點2:勞團剛喊完「衝」又宣告撤退 民眾怒譙「撤你老師」
靜坐至傍晚6點,毛振飛突然被拱上指揮車、宣告「進行這一波衝撞以後就解散」,有豐富抗爭經驗的工會成員立刻擺好架勢準備推進行政院,獨派團體也蓄勢待發,但也有不少參與遊行的民眾聚在忠孝西路天橋下、與「衝組」保持距離,並未加入。
毛振飛突然被拱上指揮車、宣告「進行這一波衝撞以後就解散」,但部分人士不願散去佔領車道抗議。(資料照,顏麟宇攝)
進行一波衝撞與警方激烈推擠後,毛振飛表示感謝眾人參與,今日就此撤退、保留戰力1月5日再戰立院,然而此時仍有大量群眾卡在政院前和警方僵持不下,有獨派成員怒吼:「要撤你自己撤啦!」引起群眾響應,不願配合解散。
隨後高教工會成員陳柏謙跳上宣傳車大喊:「如果今天就這樣散了,遊行會過去、集會會散去,執政者就可以假裝聽不見我們的聲音,這樣的結果我們真的可以接受嗎?」
毛振飛不滿大罵「完全不聽我們指揮 」
勞團23日舉行「反對勞基法修惡大遊行」,晚間主辦單位宣布遊行結束後,部分學生不願散去佔領車道抗議遭警方架離。(資料照,顏麟宇攝)
工會決策確實引起大量群眾不滿,例如一名女性即對朋友抱怨:「說什麼1月5號再來?根本就不能信任啊!那我1月5號為什麼要再來?大家是都不用上班喔?撤你老師,幹!」
宣佈散場後仍有不少民眾留下靜坐,並游走到附近開始買晚餐,參與抗爭人數之多,讓附近超商貨架上的食物幾乎被掃光。在群眾靜坐時,現場也開始討論警方究竟何時會來驅離,現場傳出8點可能驅離時,緊張氣氛很快漫往整個路口,天橋下有民眾一邊吃晚餐一邊討論著。
關鍵點3:年輕人上場彈性決策 沿街不斷有民眾加入、隊伍擴張為800人
8點40分,警方部隊開始集結,這時群眾間也突然出現領導者大喊「往天橋移動!快往左邊跑!」引領人群避開警方,移往天橋後又大喊「往台北車站!快跟上!快跑!,群眾在一片緊張間開始狂奔,開啟一夜台北城市游擊戰序幕。
群眾在一片緊張間開始狂奔,開啟一夜台北城市游擊戰序幕。(資料照,顏麟宇攝)
儘管勞團班底如多次指揮抗爭的台灣國際勞工協會陳秀蓮、宜蘭市產業總工會陳姳臻、曾絕食超過200小時抗議勞動部裁決不公的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林佳瑋、衝撞中被扯破褲子的華航企業工會劉惠宗等,解散後皆選擇留在現場持續守候,但到了夜間游擊戰,勞團將決策權留給群眾,讓群眾開始自發性的領導與機動決議,世新大學李容渝也因此被拱上前線。
每跑一個路口就進行表決 決定下一步要往哪跑
不同於白天遊行成員以工會成員為主、偏中高齡,夜間游擊戰5、600名成員大多為年輕人,每跑到一個路口就進行一次表決,決定下一步要往哪跑,靈活性之高讓以駐點為守備模式的警力根本追無可追,一路從台北車站繞一大圈跑進西門町、再跑到忠孝橋截斷交通,行至忠孝橋時還有一部份群眾打算步行過橋進入新北市,隊伍差點分裂,但不久後便被阻止。
上百名抗爭群眾阻斷交通,雖在忠孝橋與機車騎士爆發口角,但在交通警察疏導下大量車流迅速轉向。(資料照,顏麟宇攝)
當群眾行至市民大道、台北車站後站時,一度決議要回到忠孝中山路口、即政院前持續進行佔領,然而該地有大批警力戒備,群眾立刻選擇回防台北車站,有人在巷口不斷引導「快點快點跑這邊,兩邊都可以跑」,過程中也有民眾遭警方上束帶捉住。
當群眾行至市民大道、台北車站後站時,一度決議要回到忠孝中山路口、即政院前持續進行佔領,然而該地有大批警力戒備。(資料照,顏麟宇攝)
百名疲憊群眾聚集於北車東三門 被押上警備車「丟包」
關鍵點4:網路動員萬人大遊行、組成複雜 傳統「手勾手」模式遭挑戰
「那些人都是年輕人,所以走出跟傳統工會不一樣的路。」一名資深社運人士於台北車站外休息時曾這樣稱許游擊戰術。為何群眾會不受工會指揮、一路游擊到深夜,回顧23日反修《勞基法》13小時抗爭,或許從一開始複雜成員組成,便埋下種子。
勞團23日舉行「反對勞基法修惡大遊行」,晚間散場後部分學生不願離去,並採取街頭游擊戰方式步行佔領北市車道表達抗議,最後於台北車站東三門前與警方發生對峙推擠。(資料照,顏麟宇攝)
從中午遊行群眾於民進黨部前集結、舞台宣講時即可見,由網路動員而來的萬人大遊行組成相當複雜,包括青年團體、也有來見習的親子共學團體,這些人的行動與意向,傳統工會未必能控制。
而社運人士、北北新巢理事長吳濬彥於臉書發文分析,過去318運動時期未參與過社會運動者大多欣然接受前輩教導的「手勾手」模式,在抗爭現場勾手坐下、「用身體進行非暴力抵抗的形象」,然而323佔領政院「被打爆頭」之後,「參與者不僅質疑勾手抗爭模式,並接連越發質疑而後幾場社會運動中關於一定得服從領導、服從麥克風的設定。」
吳濬彥指出,2015年反亞投行突襲總統府行動可謂「一場非常挫敗的仗」,在警方驅離前號召者便主動帶群眾回外交部前至天亮,「馬馬虎虎地就地解散」,而反修《勞基法》萬人大遊行下午群眾拒絕解散,「其實不過只是重演2015年的運動質疑」。
「從人群移動的那一刻,就完全在警方掌控之外」
吳濬彥指出,2反修《勞基法》萬人大遊行下午群眾拒絕解散,「其實不過只是重演2015年的運動質疑」。(資料照,顏麟宇攝)
或許是11月修法遭批「30年最惡」、賴清德「功德說」、12月4日勞團立院外抗爭整天民進黨卻執意將法案送出委員會、以及對「錄音帶」一說等能量累積,網路文創大賽不斷進行、也有民眾突襲政院公車站牌改為「功德院」,至23日上萬民眾上街頭,從場面失控起就註定不會自動解散。1月5日勞團再戰立院,抗爭將演變為何種模式、警方又要如何應對,正是下周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