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臺灣經濟大衰敗之密的否義與正義

作者認為《未竟的奇蹟》所說台灣經濟奇蹟已衰敗是事實,但提出的藥方卻不正確。(盧逸峰攝)

大輪政「轉型正義(不正義)」之下,臺灣經濟究竟日日新好抑或更加頹退衰敗?在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眼中,既已出現了極端不同的看見與看不見之相左差距。

給蔡英文一記直面大打臉

當蔡英文正歡說樂道政經治國表現一片看好,中央研究院卻用報告大聲示警:臺灣經濟奇蹟崩潰時刻已然來到!這當然立即引起普遍社會的極大震撼與驚覺。不過,在這兩極感覺與看法之中,各自對於臺灣經濟現況觀測與解讀,是否真正依本於「事實經濟正義」或是「事實經濟否義」?倒該具實與予深刻檢視探討。

蔡英文從2017年第二季起,幾乎在所有公開場合都不忘聲聲句句鼓吹,當前臺灣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是如何又如何積極正面邁步轉進一片大好局面情勢,因此要求企業界領袖要趁勢大力加碼投資臺灣,社會大眾應該對臺灣未來前途要更有信心。

不過,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兩位新生代社會學者李宗榮、林宗弘,卻在十二月號天下雜誌發表耗時三年才完成的一份調查報告,要為「臺灣經濟大衰敗大揭密」,報告率直認定臺灣政治、經濟、社會全面頹退衰敗,「臺灣奇蹟經濟」已然告終,展望未來,祇會更壞,不會更好。李林報告,不啻給予蔡英文一記最直面打臉。

制度經濟問題肇致機構性大衰敗?

在李林調查報告結論中,很明白確定:臺灣經濟已然全面大衰敗。

整個研究報告歸納調查結果發現,臺灣之所以會在短短二十年間從「奇蹟經濟」垂直墬落到「衰敗經濟」的極不良地步,主要出於四大原因:

一是,政府經濟管理政策失能失敗,國家經濟政策及國是經營管理淪落於失能失速失格的單一官僚機制,以至國家發展大衰敗;二是企業大型化財團化商業化資金掠奪化,經濟產業界兩極發展畸形化,在龐然大型化財團一端,經濟市場業務集中度越來越高卻又是獲利越薄越低,馴至一般庶民階層完全看不見吃不到;三是三角貿易當道,其所引申的「葉克膜經濟」,肇致中小企業發展無門而萎縮,生存空間漸進縮小,乃至在青澀階段就已迭遭市場競爭蹂躪迫害而夭折,遂全面變成遍及社會的典型「碎片潦倒經濟體」;四是經濟機構家族化傾向越來越嚴重,整個國家社會福祉,都遭少數有錢家族給把持、給啃食殆盡,越發拉大貧富差拒。

揭開這四項「臺灣經濟大衰敗」之密,李林斷言這已是臺灣經濟奇蹟崩潰時刻。這是國內最高研究機構的社會學家針對臺灣經濟發展現況的「揭密」分析針砭,當然與經濟學家之眼所見容或不同,但是對於結果敗象的認定,則相一致。

高度馬克斯主義左傾的救經濟要方

基於這四個重點,比較高度偏向社會面現象癥結症候觀照的調查與發掘揭密,李林二人組遂因此提出五個必要搶救當前臺灣經濟大衰敗苦難的千金要方:

第一要方是,立即阻斷三角貿易型態,才可以防制臺灣繼續「葉克膜經濟化」;

第二要方是,避免寬容單一官僚制定經濟政策,尤其是繼續制訂高度傾向富人商人的經濟發展政策;

第三要方是,杜絕給予工商界減稅措施,必須持續漸進提高最低工資;

第四要方是,擴大恢復稅基,應該大幅提高富人稅。

第五要方是,擴大福利國家政策。 (相關報導: 風評:一息尚存的「未竟的奇蹟」,還有續篇嗎? 更多文章

針對這五項高度內向封閉性馬克斯主義左傾的「救臺灣經濟」藥方,精研國際實證發展經濟學的制度經濟學家則剴切認為,這份報告指陳「臺灣經濟大衰敗」,確是當前經濟社會結果面貌,固然與主政當家的統治者蔡英文描畫之所謂相左,但的確是最近二十年來現況事實表敘,祇是對於「臺灣經濟大衰敗」的咎因分析,李林兩位左派社會學家與自由市場經濟學家在調查過程分析因果先後重點取向,以及會與不會主觀「畫靶射箭」立意策略方法抉擇,雙方出發點本就有極大不同;左派社會學家強調重分配優先的大政府福利國家意識型態主導,而市場經濟學家則強調創新造餅優先然後公正分餅其後的大市場競爭力國家意識型態為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