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宣稱「放棄一切戰爭行為」的日本,卻靠著「美日安保」陰奉陽違了60年

美國總統川普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AP)

1960年6月23日凌晨零時,作為日本立國屏障、使得防守日本成為美軍義務的《美日互相合作與安全保障條約》(簡稱《美日安保條約》)正式生效,一手促成這項條約的日本首相岸信介,正是現任首相安倍晉三的外祖父。《美日安保條約》生效前夕,反對民眾持續包圍了首相官邸,警視總監小倉謙也建議岸信介暫避風頭,但岸信介不願對抗議者示弱,堅持留守首相官邸,並且與弟弟佐藤榮作(1964年至1972年擔任首相)一同喝著白蘭地、等待條約生效。

日軍在戰敗後,遭到以美軍為首的盟軍部隊佔領,侵略亞洲與美國的日軍自然遭到解散,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HQ)在1946年則用一部和平憲法逼迫日本「放棄武裝與一切戰爭行為」。但1950年韓戰爆發、東亞態勢丕變,日本也成為美國防堵亞洲共產勢力的第一道防線,美國與GHQ再次容許日本以「警察預備隊」(陸上自衛隊前身)之名重新武裝。1951年,美國與日本在舊金山簽署《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簡稱舊《美日安保條約》),成為美軍繼續駐紮日本的法律依據。

舊《美日安保條約》雖然容許美軍繼續駐紮,但是並未規定任何美軍防衛日本的義務,僅稱「駐日美軍除了為遠東的安全做出貢獻,還可以對直接的武力侵略與因爲外國引起的日本內亂等給予援助」。部分日本政治家認為舊《美日安保條約》對日本的防衛有所不足,在簽訂條約的吉田茂首相下台後,1954年登場的鳩山一郎內閣開始與美交涉修改條約。

岸信介與蔣介石

岸信介雖然曾在滿洲國實業部、產業部出任要職,擔任東條英機內閣的商工大臣,還在昭和天皇的對美宣戰詔書上副署。因此戰後以甲級戰犯之嫌被拘押於東京巢鴨監獄。但岸信介始終未被東京軍事法庭起訴,並在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1948年被處以絞刑的翌日獲釋。1954年,岸信介靠著選上眾議員回到政界,甚至在1957年成為日本首相。

岸信介就任首相不過3個月,他就隨即訪問台灣,盛讚蔣介石的「以德報怨」政策、表態支持反共,兩人為了共同對付共產中國盡棄前嫌。甚至在蔣介石死後,岸信介還在日本成立「蔣介石總統遺德顯彰會」,在日本各地樹立稱讚蔣介石功績的石碑。不過岸信介也為了親蔣,配合打擊台灣的獨立運動,將日本的反蔣分子與台獨運動者強制遣返。

一開始美方擔心日本會限制駐日美軍的基地使用權限,因此無意更動內容,不過1957年上台的岸信介四度訪美,終於獲得艾森豪總統的首肯,雙方從1958年開始討論新約內容。岸信介希望能修改「片面而不平等的」舊《美日安保條約》,使得「日本作為獨立國家在對等的立場上擁有發言權」,不過此舉激發了日本戰後最大的反政府、反美運動—安保鬥爭。 (相關報導: 「美國打仗,日本只會看SONY電視轉播,完全不用幫忙」 川普批評《美日安保條約》對美不公平 更多文章

《美日安保條約》正本。(維基百科)
《美日安保條約》正本。(維基百科)

由於當時全球的反戰風潮與日本的和平憲法立場,希望廢除《美日安保條約》的民眾與學生,與希望修改《美日安保條約》的岸政府展開了激烈的武裝鬥爭。不過在國會強勢護航之下,新《美日安保條約》最後依舊順利過關(但岸信介也因此下台),奠定了往後60年的美日合作基礎。美日安保新約第5條規定的「締約國的每一方都認識到:對在日本管理下的領土上的任何一方所發動的武裝進攻,都會危及它本國的和平和安全,締約國將採取行動以應付共同的危險」,除了成為60年來的日本護身符,也讓日本在一定條件下得以解除戰爭封印,並且繼續保持「按照美日安保協防美軍」的自衛隊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