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不只瑞士信貸,瑞士本身也正在面臨危機

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 Group)危機。(美聯社)

瑞士最大銀行瑞銀集團(UBS Group, UBS)的董事長上上周接到一通緊急電話。電話的另一端是三位瑞士高級官員,他們表面上提出了一項建議,實則是下了最後通牒。瑞銀需要拯救陷入危機的對手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 AG, CS)。

對任何國家來說,這都是一起金融緊急事件。對瑞士來說,這幾乎事關存亡。瑞士經過幾個世紀打造的經濟模式和國家形象,是建立在保護世界財富的基礎之上。這不僅僅關乎一家銀行。瑞士本身也需要被拯救。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當時是周四,一場持續升級的銀行危機剛剛爆發24小時,瑞士信貸正在遭遇大出血般的提款。這家擁有167年歷史的全國性機構距離破產似乎只有數日之遙。為了讓該行撐到周末,瑞士央行計劃將超過50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增加三倍。美國和英國的監管機構致電瑞士同行,以確保他們不會讓瑞士信貸拖垮全球市場。

瑞士財政部長卡琳・凱勒-祖特爾(Karin Keller-Sutter)、央行行長喬丹(Thomas Jordan)和金融監管機構負責人Marlene Amstad先前曾致電瑞銀董事長Colm Kelleher,他們表面上提出了兩種選擇,實際上只有一種選擇: 要麼在沒有機會充分了解瑞士信貸龐大複雜的資產負債表的情況下將其收購,要麼讓瑞士信貸在一場曠日持久的危機中倒閉,瑞銀的高階主管們擔心這可能會粉碎瑞士作為全球銀行中心的信譽。

在WhatsApp上,瑞士的外交官們緊張不安地相互詢問,是否應該將存款從瑞士信貸轉移出去。

在經過一連串瘋狂的電話並參加了一系列政府在伯爾尼安排的會議後,瑞銀最終同意以32億美元吞併瑞士信貸。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瑞士政府曾誓言不再動用公共資金來拯救一家銀行,然而現在,為了促成這樁交易,瑞士政府匆忙動用了緊急狀態法。

「瑞士信貸不僅僅是一家瑞士公司。它是瑞士身份的一部分,」瑞士第三大黨派右翼自由黨黨魁Thierry Burkart說。「如果瑞士一家全球性的銀行破產,會立即對世界各地產生影響。這將對瑞士聲譽造成持久的重創,」他說。

這家瑞士第二大銀行的迅速衰敗已經攪動了金融市場,並使美國西海岸因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倒閉而爆發的銀行業危機上升到全球的維度。

瑞士是否已經完全控制了損失,現在還遠不清楚。瑞士擁有兩家世界級銀行,這被認為是維持瑞士在全球市場上地位的保險栓。在被迫聯姻後,這兩家世界級銀行變成了一家,瑞士普通民眾也大為震驚,他們對瑞士經濟和政治模式的信心被動搖。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取道巴拿馬前往美國的移民猛增!上千名中國人「走線」穿越叢林 更多文章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反賄賂部門前負責人、目前在巴塞爾治理研究所(Basel Institute on Governance)任職的Mark Pieth說:「如果瑞士銀行業只剩下一個巨鯨,那這個銀行出了問題的話,要怎麼辦呢?」他說:「那就意味著整個瑞士和瑞士的金融穩定處於危險之中。就與瑞士公認的形象完全不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