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大陸的黑暗國度 蘇丹萬年總統再度連任

蘇丹選民在總統與國會選舉中投票

位於埃及南方、尼羅河上游的蘇丹,為期4天的總統大選在16日落幕,票數還未結算,但所有人都知道現任總統巴希爾(Omar al-Bashir)毫無疑問、必將續任。巴西爾的總統生涯即將邁入第26個年頭,只是除了總統身分之外,巴希爾也是犯下種族屠殺罪的國際通緝犯。

總統巴希爾(Omar al-Bashir)
人蘇丹總統巴希爾

國際聲名狼藉 國內擁戴者仍多

儘管在國外聲名狼藉,巴希爾在國內仍有許多擁戴者。1位帶著4個孩子的母親向《美聯社》記者表示,「大家都愛戴巴希爾,我希望他能把事情做好。」但是在投票首日,反對巴西爾政權的異議分子表示,有超過20名同志行蹤不明,恐怕遭到非法羈押。

蘇丹自1956年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建國(蘇丹共和國)以來,飽受內戰和國際制裁折磨。貧困如影隨形,遍布蘇丹盆地的每個角落。南蘇丹更在2011年脫離蘇丹共和國統治,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蘇丹因此失去近3分之1的領土。當然,今日的蘇丹仍是個面積188萬平方公里(51個台灣)、人口3420萬的大國。

然而,蘇丹最為人所知的恐怕是2003年,政府軍與牧民武裝部隊在西部達夫(Darfur)地區因衝突展開的種族肅清行動。達夫的非阿拉伯裔村莊遭到血腥屠殺,成千上萬人被迫逃離家園,死亡人數高達20萬人。

去年10月,更傳出蘇丹軍隊大規模性侵達夫當地婦女的醜聞。巴西爾因此遭聯合國國際刑事法庭(ICC)宣判違反人道、進行種族屠殺。此外,蘇丹長期被美國國務院列入「支持恐怖組織國家」,與古巴(即將除名)、伊朗、敘利亞並列。

蘇丹達夫(Darfur)地區的難民
蘇丹達夫(Darfur)地區的難民

伊茲巴─蘇丹生活的縮影

要了解長年的戰爭如何侵蝕蘇丹,我們可以從蘇丹首都喀土穆(Khartoum)郊區的阿拉伯裔社區「伊茲巴」(Izba)看起。1989年以前,伊茲巴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社區,但隨著1990年代與21世紀開頭幾年的內亂,特別是南蘇丹爭取獨立、西部達夫衝突和科爾多凡州(Kordofan)南方邊境衝突時期,大批的難民逃離戰地,湧入伊茲巴。

如今,面積僅2平方公里的伊茲巴,擠進了70萬住民。光腳的孩子們在塵土飛揚的空地上玩耍,穿梭在泥磚建成的聚落裡頭。

蘇丹
 

每當夏日雨季來臨時,伊茲巴總遭遇水患之苦,居民們必須奮力把水舀出屋外。最慘的是,當泥磚隨著大雨滂沱而化為無用的泥巴,房屋將會隨之倒塌。光是上個雨季,就有250間民宅因此崩毀。

居民瑪蒂(Mariam al-Mahdi)是受害者之一,她的房子在去年的夜裡被大雨沖垮。「到了早上,房子已經不見了。」她向記者表示。在當地生活了近30年的家族,如今只能擠在一棟搖搖欲墜的屋子內,祈禱能撐過今年的雨季。

政府忽視居民基本需求

每年居民都必須重建他們的住房。超過8成的居民每日所得僅有5美元(新台幣156元),他們無力負擔堅固房屋的建築費用。在伊茲巴,男人多為建築工人,婦女則在街上擺設茶攤。這個社區長期遭政府忽視,這裡沒有公車經過、沒有任何醫療診所和醫院,僅有極少數人擁有醫療保險。 (相關報導: 中國首度派軍保護境外資產 800步兵前進南蘇丹 更多文章

蘇丹
 

然而就在本周大選前的兩個月,伊茲巴出現了第一條馬路。儘管這條馬路對社區的幫助不大,居民認為這代表向來對他們漠不關心的政府,終於有了首項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