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核四公投!你投政治還是投科學

興達電廠機組停電故障造成全台分區停電,新竹市一處路口因停電號誌故障,警察出動至路口交管。(資料照,盧逸峰攝)

2017年8月15日,全台大停電,當時政府堅決否認缺電,宣稱要發展分散式電網,避免集中式風險。然而,同年行政院出版的調查報告,卻指出「備轉容量不足」的事實。今年5月13日和5月17日的全台大停電,政府也絕口不提「缺電」二字。

台灣難道真的不缺電嗎?當時網路上許多人帶風向說許多國家也有缺電問題,但我們台灣好歹也是亞洲四小龍之一,若你是企業老闆,看到現在台灣的能源供應這麼不穩定,請問你還願意投資台灣嗎?

民進黨非核家園政策之問題

缺電的危機,再度帶起國人對能源的討論,過去曾經被罵到一無是處的核能,社會各界也逐漸開始改觀。以目前來說,年底就將針對核四是否重啟進行公民投票,由人民來決定核能在台灣的前途。那到底台灣是否需要核能,公投到底要怎麼投?本文以下便將逐一回答這些問題。

民進黨規畫的能源政策,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燃氣發電占比50%。但依據經濟部能源局當前的統計資料來看,去年發電結構占比,燃煤占44.9%,燃氣占35.7%,核能占11.2%,再生能源占5.5%。這個政策目標距今期程已剩4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要從5.5%增至20%,以目前的技術要在這短短的四年內達標根本不可能,同時燃氣發電占比50%也有許多問題產生。

綠電並不等於環保發電也較不穩定

綠能發電雖然取之於自然看似環保,但因為台灣的氣候條件,使其在台灣的發電狀況非常不穩定,政府要把20%的供電占比拿來賭在一個發電這麼不穩定的能源,是一件風險極高的事情,而且綠電也容易造成台灣生態環境、水土保持及附近產業受到衝擊,以下將逐一說明。

風力發電在台灣夏秋兩季時常有颱風侵擾造成風電機組損壞,且台灣每年幾乎是以西南季風、東北季風輪流吹拂,目前建置的風機型號應無法轉向,我們不像歐洲有穩定西風帶可供發展風電。

民調顯示,高達八成的人民支持台灣應善用良好風場的優勢,發展離岸風電。(圖/綠學院提供)
台灣每年幾乎是以西南季風、東北季風輪流吹拂,目前建置的風機型號應無法轉向,不像歐洲有穩定西風帶可供發展風電。(綠學院提供)

另由於台灣地理位置特殊,在季節交替時期是許多候鳥遷徙的中繼站,風機的設置會造成鳥類生態的破壞,離岸風機的設置也會影響附近漁業作業。

太陽能發電的部分,因台灣四面環海,四季潮濕多雨,造成光電發電效益小且極不穩定,近年越來越多山坡地砍樹種光電、搶奪養殖漁業用地種光電的新聞報導,造成台灣山坡地水土流失且養殖漁業受影響,若當初選址不當,恐造成當地生態影響。

燃氣發電有國安風險且有碳排問題

最後討論到燃氣發電,因為台灣沒有自產天然氣,全部進口的安全存量天數又低,若發生不可預期的因素,造成天然氣船期延誤,將會喪失50%的電力供應,這已經嚴重影響到國家安全。在空污排放部分,燃氣發電的碳排放雖然較燃煤發電少,但天然氣仍然有衍生性PM2.5的問題。

根據國中所學的理化,我們知道完整的燃燒反應要有氧氣的供應,在真實情況下不可能達到完整的燃燒反應,尤其是在狹小的燃氣儲存槽中。大氣中含有78%的氮氣,在大氣中發生燃燒反應,會產生各種氮氧化物(NOx)和硫氧化物(SOx),化石燃料燃燒不完全時會產生一氧化碳(CO)。 (相關報導: 陳立誠觀點:零碳入法,懸崖勒馬 更多文章

再來就碳排放而言,燃燒所有種類的燃料(氫氣是極少數例外)都會產生二氧化碳,未來在要課徵碳稅的世界潮流中,若政府仍要繼續使用火力發電,無論是燃煤或燃氣,將會造成各企業增加碳排放成本,而失去全球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