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7個月,在華府時間9月9日晚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進行了第二次電話交談。用拜登的話來說,這次對話是「負責任地管理美中之間的競爭」,不要讓競爭變成衝突,至於在台灣問題上有新的變化嗎?
今年2月11日,華人農曆除夕當天,剛上任總統的拜登與習近平進行首次電話交談。拜登選擇這個時間點是刻意向中國示好、藉機向中國民眾拜年;而習近平在電話中重申美中兩大國合則兩利,鬥則俱敗的老調,並引用拜登的話:「你說過,美國最大的特點是可能性。希望現在這種可能性朝著有利於兩國關係改善的方向發展。」
不過,習近平對拜登的期望落空──至少過去7個月,美中關係並未實現改善的「可能性」。從3月18日美中雙方外交高層在寒冷的安克拉治展開刀光血影、炮火四射的對話後,兩國高層就不時公開批判對方。今年7月底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訪問中國,原本被視為要幫「拜習會」鋪路,結果吃了中國排頭。雪蔓連北京都進不去,中方拒絕美方原希望雪蔓與中國排名第一的副外長樂玉成會談的提議,只安排她與排名第五、負責美國事務的副外長謝鋒談,之後才由王毅和她在天津見面。中方還在會面時向美方提交一份要美國「糾正錯誤」的中國政策和言行清單,和一份中國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
此外中方也向雪蔓提出「三條底線」,包括:美國不得挑戰、詆毀甚至試圖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美國不得試圖阻撓甚至打斷中國的發展進程;美國不得侵犯中國國家主權,更不能破壞中國領土完整。第三條底線包含了在新疆、香港、臺灣和南海等問題上不干涉「中國內政和損害中國的主權和安全」。
美中領袖此刻都想打這通電話

接著美國氣候變遷特使凱瑞(John Kerry)於8 月底訪中,一樣進不了北京只到天津,而且待遇比雪蔓更差,與王毅只進行視訊,王毅一樣向凱瑞提出「三條底線」和「兩份清單」。今年4月凱瑞首次訪中,也只在上海和中國氣候特使解振華會面,與人在北京的副總理韓正也是透過視訊對話。氣候議題是拜登重要政策,也是亟待與中國合作的議題,但習近平就是要冷淡凱瑞、給拜登難堪。
過去7個月以來,美中雙方的互動並未展現巷兩國領導人除夕對話透露的「可能性」,當時中方發出的新聞稿強調「兩國元首都認為,今天的通話將向世界釋放積極信號,雙方同意就中美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問題保持密切聯繫。」但7個月以來美中關係卻只見消極信號。隔了7個月後兩國領導人第二次通話,是否為兩國關係的轉機帶來更多積極性與可能性?
中方新聞稿強調習近平是「應約」同拜登通电话,其實中美雙方領導人在此刻都有打這通電話的需求。
就美國而言,阿富汗撤軍讓拜登灰頭土臉,此刻拜登一方面需要確認中國後續對阿富汗的政策態度;另一方面,阿富汗撤軍讓美國亞太盟友憂心自己會不會變成另一個阿富汗,拜登透過與習近平的對話,向中國表達美國的印太政策依然沒有改變。 (相關報導: 顧爾德專欄:消滅「娘炮」後,習近平要把中國帶向哪裡? | 更多文章 )
習近平想擋住國際資本撤離

在阿富汗問題上,包括習近平在內的金磚五國(BRICS)領袖9月10 日剛舉行視訊峰會,會後發表《新德里宣言》呼籲阿富汗不要成為恐怖主義溫床,「我們關切阿富汗近來的發展。我們呼籲克制暴力,以和平手段處理局勢。」就中國的安全利益考量出發,在阿富汗問題上的立場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差異不大,美中獲得共識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