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薰觀點:那一年與這一年的「京戲啟示錄」

〈京戲啟示錄〉。(蘭薰提供)

再進一次劇場,再看一遍<京戲啟示錄>,應該是紀念和想念李國修,這位其實不開心和孤獨,卻總把開心都留在舞台上的戲劇家,最好的方式。

這回2023李國修紀念作品<京戲啟示錄>創拓版,距離國修離開人間,到天上,正好10年。這是第一個沒有李國修在舞台上的<京戲啟示錄>。

台上許許多多屏風的子弟兵,屈中恆接演李國修的李修國角色,樊光耀演梁老闆,郭子乾演茶行趙掌櫃,武生戴立吾演次子。范瑞君、張本渝、張允曦、黃宇琳,扮演戲裡重要女角。

許許多多台前幕後,現代和京劇舞台的最強精英,一齊在一個時空展露鋒芒才華。特別的是,在同一時空,思念同一個人。

230317-〈京戲啟示錄〉。(蘭薰提供)
〈京戲啟示錄〉。(蘭薰提供)

李國修離我們還不遠

國修80年代參與吳靜吉博士發起,金世傑任團長的蘭陵劇坊,<荷珠新配>是台灣現代劇場啓始的濫觴。1985年,李國修與賴聲川、李立群籌組表演工作坊,共同創作成功結合相聲與舞台劇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在虛擬的台北華都西餐廳裡,李國修與李立群冒充瓜代兩位國寶級相聲大師「舜天嘯」與「王地寶」出場表演。我們跟在後面,穿梭在語言和時空,西餐廳和防空洞,老崔那罈酒、小摩和三隻毛毛蟲的經典故事中。

國修和李立群,提著復古皮箱,拎著鳥籠,晃蕩晃蕩的出場,隱隱悠悠的退場,沒入側幕布簾之中,這畫面在80年代的記憶裡,永遠鮮明。

230317-〈京戲啟示錄〉。(蘭薰提供)
藝術家李國修。(蘭薰提供)

90年代進到21世紀的10年當中,我常在當年平珩老師的皇冠小劇場,採訪場子裡,遇見國修。

敘述創作想法時,國修常是絮絮不休,機關槍似的,菸抽的有點凶,帶點焦慮狀態的。講著講著,那時的國修意識到講的多了、急了,會突然急停煞車,咧嘴老貓一笑。

進入創作狀態中的李國修,給我的感觸,是伍迪艾倫式的纖細敏感與急促,藝術家情感澎湃,最後得以理智結構折衝拉扯作收的許許騷動神經質。

那些年裡,有一回,國修主動跟我們聊起了「墓誌銘」,國修說了什麼,我已不太記得。但那時二十多歲主跑文化線的女記者,不懂眼前才四十多歲,正廣受劇場觀眾喜愛的「大叔」,為何會選在此時此刻,想著未來的墓誌銘。

<京戲啟示錄>是國修在屏風表演班創團10年,寫過百部劇本別人的故事後,為追思自己的父親而提筆創作,也成為他半自傳的作品。

王月說,國修其實是一個害怕面對自己的人,1996年創作時,身心飽受煎熬,在回憶和想像裡,和已逝的父親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對話,過程中幾乎差點崩潰,但他終於熬過來。完成這部學者最多論述,帶給觀眾巨大感動的作品。

那個剛歷經創作過程煎熬的國修,應該就是我在皇冠小劇場中,所見到急促與敏感的國修。

國修和王月,那時也邀請我們到劇團排演場小窩,喝咖啡小坐。其實那是國修和王月那時在景美的家,國修利用地下室十坪不到的空間,做為屏風劇團的排練場,記得一樓似乎有小草坪和小花窗景。

那時,國修正邀請了名武生朱陸豪老師,來團指導京戲啟示錄的劇中京戲身段並參與演出。這回,換國光武生戴立吾上場。 (相關報導: 奧斯卡金像獎的「越南之光」?越南為何不願認可締造歷史的關繼威? 更多文章

<京戲啟示錄>在1996年創作首演,2000年二度演出,2010年三度排演,2023年3月<京戲啟示錄>第四次啟動北中南的巡演。這是第一次沒有李國修在舞台上的<京戲啟示錄>。

230317-〈京戲啟示錄〉。(蘭薰提供)
〈京戲啟示錄〉。(蘭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