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供需缺口促使資金挹注WTI原油期貨,近期創近11年來新高

俄烏衝突阻原油輸出,需求受疫情衝擊,供需僵局驅使WTI原油期貨波動大。(圖 / freepik)

在資金湧入大宗原物料商品、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增產緩慢的情況下,油價本已居近年高檔位置盤旋,然自俄羅斯於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後,西德州原油期貨(WTI原油期貨)價格更是一舉突破每桶120美元上方,創近11年來新高,突破2011年阿拉伯之春、日本大地震等事件時的高油價,而今年第一季的漲幅更高達34.13%(從2021/12/31的每桶75.45美元升至每桶2022/3/31的101.2美元)。此波漲幅除反映地緣政治風險升溫、既有通膨疑慮影響外,更考量現今油市供需問題短期難有解決之道,預料在此波漲幅暫回落後,仍可吸引市場大量投機性買盤資金挹注,知名券商、原油機構等更不斷調整油價居高時間長度。

資料來源:Bloomberg
資料來源:Bloomberg

需求面:疫情多次復燃干擾,多地管控升級,高通膨壓抑民眾消費力

考量景氣復甦帶動的通膨上升加快,加上既有的航運堵塞、供應鏈尚未完全緩解,俄烏衝突加大原物料價格波動,民眾既有消費力將會受抑制。與此同時,中國多地管控升溫,其防疫政策上不若歐美諸國,也不跟進日韓的共存態度,採取動態式清零策略的基礎下的積極多地管控,預估將造就終端需求大幅衰退、工業生產轉為負增長和企業投資意願大幅下降,且大城市所延伸的外溢效果或比先前數次疫情影響來得大,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的國家,預料短期將削弱原油需求力道。

此外,除中國以外的部分新興國家多有雙赤字風險,尚未全面從先前疫情的衝擊之下復甦,又再度面臨美元不斷走揚、油價居高的的衝擊,造成輸入型通膨影響下的消費力萎靡,不利後市原油需求增長,傳統夏季用油旺季將因此增添不確定性。

供給面:俄輸出油氣受阻,OPEC增產意願低,美油企集資不易

俄羅斯在制裁前的原油產量約占全球12%,為全球主要產油國,然在歐美諸國號召下,世界多國陸續跟進制裁俄羅斯,其措施包含禁運俄羅斯原油、中止新型天然氣管道北溪2號相關計劃、建立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政策等,隨著俄羅斯油氣相關產品出口始受到實質性影響,市場保守推估其原油產量的下降幅度約為每日200-300萬桶,且最重要的是,無論俄烏衝突結束與否,國際聲譽和供應鏈路徑受挫情況下,使俄羅斯油氣出口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完全回到先前水準。

無獨有偶,掌握全球多數閒置產能的OPEC考量自身財務收支預算平衡,對於增產的態度總是溫吞又曖昧不明,加上未來數年原油需求將因綠能發展、電動車普及化影響下,觸頂時間將較原先預期的早,將提高該組織保持供需缺口的誘因,以維繫油價高檔,畢竟OPEC各國已過分依賴原油出口,使油價與自身經濟掛勾過切。 (相關報導: 全球能源危機》烏克蘭戰火延燒,原油每桶價格突破140美元! 更多文章

遠在另一邊的美國原油產量則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若以疫後平均每日約1100萬桶原油產量來看,即便經歷數月至今,也僅回升約每日90萬桶至1190萬桶,主因礙於中小企業頁岩油商多在疫情期間籌資受阻、現金周轉不靈的情況下陸續倒閉,現以大型綜合油商掌握美國產油話語權,大型油商向來多恪守資本紀律,不易一口氣大幅加大資本支出,又加上現行ESG意識抬頭、能源業前景不若以往,故發債籌資相對不易,且現行已鑽探但尚未啟用的庫存油井(Drilled but uncompleted wells, DUCs)頻創近期新低,將限制後續頁岩油企業近一步擴產的能力。綜上所述,預料多種因素約束下,美國產能增速難為供需缺口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