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萱人觀點》舊世界之外─布拉格與田中央的當代生活空間實踐

布拉格城區。(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前言:「我們傳統上想像的布拉格,是一座地形起伏、中古世紀感的城市。但是在這城市當代的真實生活裡,見到一群年輕人穿梭在時空之中、專心的看建築模型,那節奏感是不太一樣的。」這是「田中央工作群」主持建築師黃聲遠,關於其歐洲巡迴展第5站展場──「捷克國家科技圖書館」一樓中庭,現場實況的感受。

他口中的年輕人,來自圖書館旁兩所大學的學生,兩校學生總數達3萬人。每一天,則大約有兩千人造訪這座圖書館,包含這些年輕人、老師、科技界人士與布拉格市民。田中央這一回自我挑戰,選擇了非專業展場來策展,但也因此獲得意料之中與之外、與在地觀眾最直接的交流。

關於布拉格,本來想說的其實是:還能說些什麼?

這位萬人迷,在各式文學、電影、戲劇、導覽等等之中,眾仰慕者所能對她傾訴的蜜意皆已滿溢,再添一分,似乎多餘。

然而,隨著宜蘭「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舉行歐洲巡迴展第5站的機遇,今年9月底至10月初,策展團隊飛到了布拉格介於城、郊之間的第6區(Dejvice)。大夥兒以展場:「捷克國家科技圖書館」(Czech National Library of Technology)為中心,有點兒意外、但也自然參與了一段布拉格日常,見識了此城人對當代生活空間的努力──在過於喧囂的舊城區、城堡區等前五中心區之外。

背負著歷史中不可承受之「重」的布拉格人,近一世紀走過,終究開創了一方又一方、或大或小的新天地。這些場所非景點,但是,那是當下的、生活的Praha。

於布拉格遙想「田中央工作群」在宜蘭的打拚,何嘗不是如此?

僅以田中央歐洲巡迴展第5回展場──「捷克國家科技圖書館」為例為交集,讓布拉格與田中央的生活實踐在此交會。

這圖書館是捷克國家級圖書館一員,新館位置卻在「布拉格捷克科技大學」(Czech Technology University in Prague)校園中心。「布拉格化學與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in Prague)也在一旁,兩校師生不斷穿梭其間。

原來,創辦於1707年的捷克科技大學,是該國最頂尖、歐洲最老與最大的科學與科技學府之一。這所大學的前身──一工程專班的創辦教授,克里斯汀・威稜柏格(Christian Willenberg),也是首位在1718年捐書捐錢、讓「國家科技圖書館」的前身(一間圖書室)得以建立之人,校方與館方密切合作3世紀了。

而捷克科技大學建築學院新建之大樓,亦緊鄰這座圖書館。科技圖書館的建築師之一、布拉格「普羅傑提」(Projeltil)建築師事務所的彼得・拉謝克(Petr Lašek),正畢業自這所大學的建築學系。今年41歲的他說,圖書館基地原來是片草地,上頭有些交叉的捷徑,通往不同系館。當他18、20歲時,每天就是在這些小路上來回,無論晴天雨天或颳風下雪。 (相關報導: 「特地飛到愛沙尼亞看田中央巡迴展」帶著驚艷的眼光,立陶宛建築師想引進台灣的美感 更多文章

特別的是,趁著起造新建物,「布拉格市立圖書館」也在該館一角設立分館,而所有的人本來也都可以進入科技圖書館。因此,該館中不只有科技界人士,老老少少的一般圖書借書人也常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