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局勢
事實上,台灣高鐵能夠突破重重困難、起死回生,侯貞雄正是其中的關鍵推手。
當年,台灣高鐵聯盟取得高鐵議約權時,輿論並不看好;後來,經濟環境改變,導致台灣高鐵原始投資者承諾的資金不足,加上政府有關單位配合度不如預期、銀行團不肯借錢,投資案陷入僵局,部分股東甚至想打退堂鼓。
但當時的行政院院長蕭萬長認為,高鐵對台灣的基礎建設、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的生活品質,影響舉足輕重,一定要繼續推動。
在一場艾森豪獎金會例會上,蕭萬長和侯貞雄比鄰而坐,兩人附耳低語。「你對高鐵既然這麼熟悉又有興趣,為何不投資高鐵?」蕭萬長開口問了他一句。
1999年4月8日,東和鋼鐵成為台灣高鐵持股1.5%的小股東。儘管侯貞雄以實際行動力挺,但是,對總投資金額高達五千億元、台灣第一次且最大的
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案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夜奔院長寓所
台灣高鐵面對三千多億元的巨額融資,和銀行團及政府之間遲遲無法取得共識,而使得高鐵興建案陷入僵局。
成為高鐵股東後,1999年7月30日晚上十點半,侯貞雄接到殷琪的電話。
「Earle,高鐵完了! 沒有融資,我們要解約,」她劈頭就說,由於政府應辦事項和融資等問題沒有解決,五大原始投資股東決定解約。
侯貞雄一聽,臉沉了下來,靜默了幾秒,隨後說:「先別急著解約,我來設法取得緩衝期,再協調。」
「解鈴還需繫鈴人!」侯貞雄腦海中閃過這個念頭:「一定要找Vincent(蕭萬長的英文名字)談談。」
事不宜遲,他隨即聯絡好友、也是台灣高鐵五大股東之一的黃茂雄,兩人連袂趕往院長寓所,求見蕭萬長。
當時已是半夜,侯貞雄與黃茂雄兩人被警衛擋在大樓外,警衛委婉地說:「院長剛回來,明天一早又要出國,他要休息了!」
「我第二天早上八點多鐘要出國,大半夜的,他就闖進來,」蕭萬長露出招牌式笑容,無奈地搖著頭說。但言談中,也透露出兩人的好交情。
當時,蕭萬長回應:「沒有辦法,兩邊(指台灣高鐵和銀行團)談不攏,只好政府拿錢自己做。」
「政府要怎麼做?」侯貞雄搖搖頭,不認同地反問,並且一再對蕭萬長強調:「高鐵不能解約,一定要做!」
堅持的理由
「台南大變電所當機,就能造成全台大停電,影響經濟至巨,」侯貞雄舉出前一天全台大停電的例子。
1999年7月29日,台電位於台南縣左鎮鄉(今台南市左鎮區)的輸電鐵塔傾斜,導致中部與北部各發電廠跳機,使得台南以北地區從當天晚間11點38分開始大規模停電,結果導致新竹科學園區半導體廠生產中斷,損失數十億元,造成第二天台北股市開盤重挫。
更重要的是,連戰和蕭萬長即將要宣布搭檔競選總統、副總統,在當時政經情勢不安的氛圍下,「如果高鐵做不成,對你們的選舉不利。」
「建議交通部再延十五天,做為協商緩衝期,」侯貞雄果斷地說出他的想法,「政府也要承擔起責任,做到應配合的事項。」蕭萬長立刻接納侯貞雄的建議!
調和鼎鼐
由於第二天一早就要出訪馬其頓,當晚,蕭萬長便打電話給當時的交通部部長林豐正,同意讓台灣高鐵再緩衝協商十五天。
「當年高鐵能起死回生,侯貞雄、黃茂雄兩人可說是扭轉乾坤的關鍵人物,」蕭萬長不諱言,若當年沒有他倆深夜奔走,可能就沒有今天的高鐵了!在蕭萬長擔任國貿局局長期間,台灣攀上世界第一拆船王國,拆解全球百分之七十五的船舶;儘管曾經出現拆船業彼此惡性殺價的情況,但因侯貞雄推動、發起業者聯合採購,拯救了台灣的拆船工業,因此,蕭萬長充分信任侯貞雄的統合能力。
蕭萬長答應侯貞雄,他會協調政府各單位解決相關問題。
「減法」思維打破高鐵僵局
侯貞雄心中盤算著:「要找三家銀行董事長談,先找中國國際商銀的羅際棠,再找台灣銀行李庸三(侯貞雄台大經濟系學長),最後是交通銀行的梁成金。」
「銀行團認為高鐵不可以做?」侯貞雄直截了當地問羅際棠。
「當初考量五大企業的信用額度快用完了,加上高鐵案,融資會更緊,政府也沒有提供保障,」羅際棠解釋。
「如果交通部出具信函或保證願意概括承受,並且若交通部對高鐵有任何求償都不超過三成,你們同意嗎?」侯貞雄接著問。「可以!」羅際棠一口答應。
這時,侯貞雄心中已有定數,而李庸三、梁成金也同樣表示支持。
經過一番折衝,他抓住機會問道:「交通部可不可以保證,如果有什麼糾紛,求償都不會超過30%?」
碰到問題時,侯貞雄總會想方設法解決問題,面對高鐵的僵局,他當時即用「減法」想出解答。
向前推進一大步
從銀行團與交通部的回應中,侯貞雄一一排除爭議點,找到造成僵局的核心問題─銀行團希望得到政府的承諾保障,才願意提供台灣高鐵融資。
在得到交通部部長的親口保證後,侯貞雄立刻打電話給銀行團的法律顧問、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林秀玲,轉告和銀行團與部長的對話過程。
「銀行團求償部分一定要壓在30%,」侯貞雄建議她要堅守底限。
林秀玲當場承諾:「可以! 可以! 我一定會努力促成。」
透過林秀玲的法律專長,台灣高鐵提出了方案,和財政部、交通部以及銀行團開會協商,最後由蕭萬長拍板決定,高鐵案非做不可! 後來,在融資會議上,林豐正堅持提供保證,並說服財政部接受,終於促成台灣高鐵、銀行團以及交通部,共同擬定「三方契約」。
2000年2月2日上午十一點,高鐵興建的里程碑又向前推進一大步!
在凱悅飯店,台灣高鐵和二十五家聯貸銀行、交通部,共同舉行簽約典禮,簽署高鐵計畫聯合授信契約、融資機構契約和三方契約。
同年三月,高鐵正式開工興建;2007年2月1日正式通車營運,成為台灣交通史上劃時代的一刻。
用心愛台灣
高鐵的難題解決了,但沒有人知道的是,侯貞雄「意思一下」投資高鐵,以當時東和鋼鐵的營運狀況,要面對的是外人難以想像的考驗。
1996年,富邦集團蔡明忠籌劃組成台灣高鐵聯盟之際,東和鋼鐵才完成百億元的H型鋼廠投資案,而那一年,也是公司有史以來,帳上首度出現赤字。
1999年,高鐵案紛紛擾擾持續不斷,媒體的報導沸沸揚揚,社會各界都不看好高鐵案,加上連續兩年虧損,侯貞雄要投資高鐵的決定,在內部掀起不小的漣漪。
在董事會上面對董事的質疑,他努力說服董事,台灣公共建設若持續推動,鋼鐵的市場就會擴大,公司間接受惠,就值得投資。他誠摯地懇求董事:「這個事業值得我們去支持。」
*作者傅瑋瓊為自由作家、文字工作者、資深媒體人。著有《黑松百年之道:堅持夢想的腳步》、《跨世紀的產業推手:20個與台灣共同成長的故事》(合著)等十餘本書。本文選自作者最新版著作《誠義:侯貞雄與台灣鋼鐵產業七十年》(天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