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報導透露,張忠謀去年八月在蔡英文的午宴上,曾當面向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嗆聲「若美國以為靠花大錢就可以進占全球最複雜的電子製造市場,那就太天真了」。到了十二月底出席美國廠移機典禮時,他又說出更驚人的悲觀預言「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幾近死亡」。
從張忠謀一開始的堅決反對到後來的不得不從,美國政府在這中間使了什麼手法讓台積電乖乖就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美國人真的就如他說的「天真」嗎?未來台積電和全球化的命運將會如何發展?他能夠理解他的公司是在和一個強權國家對抗嗎?這些確實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值得我們細細在歷史中尋找答案。
地緣政治告訴我們,大國行為的最高原則,一是為了安全,二是為了利益,其他例如自由、正義、光榮等等詞彙通常只是用來修飾正當性的障眼法而己。新冠疫情初期所造成的晶片短缺讓美國感到了痛,因為IT產業、汽車業、軍火工業等等所需要的高性能晶片製造技術竟然不是掌握在自己手裡,因而美國的政客感到一種必須有所行動的迫切性。
談到近代公司和國家對抗的歷史,要從日本半導體業的隕落講起。
在上世紀的70年代,日本政府以政策和資金這兩項工具大力地扶持半導體產業發展。(圖/ Christian Wiediger@Unsplash)
在上世紀的70年代,日本政府以政策和資金這兩項工具大力地扶持半導體產業發展。到了80年代的高峰時期,全球前十大半導體企業有六家來自於日本,產品達到53%全球市占率,其中DRAM記憶體的佔比更達90%。結合日本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的席捲市場,美日之間不但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一些指標性企業甚至面臨被日本併購的危機。在1985年,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SIA)提出四項理由對美國政府展開遊說:
1) 先進的武器依賴於先進的電子技術,先進的電子技術依賴於先進的半導體技術。
2) 當美國的半導體技術落後於人,美國武器的關鍵電子零件就必須被迫使用外國產品。
3) 外國產品的貨源不可靠,在戰爭時期還可能斷貨,而在非戰爭時期還會向美國的對手供貨。
4) 任由日本公司在半導體領域稱霸,就等於美國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於是,美國政府對日本產業祭出一連串措施,首先是1985年的《廣場協議》使得日圓對美金的匯率在兩年之內從250升值到120, 其次是在1986年簽訂的「美日半導體協議」要求日本開放半導體市場、保證在五年內讓美國公司取得日本20%的市佔率,並且開放日本半導體的知識產權和專利。到了1987年,基於日本的工業產值在世界佔比己經超過美國,開放日本市場的進展緩慢而雙邊貿易逆差並沒有顯著減少,同時美國半導體公司因記憶體價格大跌而紛紛退出競爭,於是美國藉美光公司對日本提出反傾銷訴訟為由,宣布對廣泛的日本產品課以100%懲罰性關稅。
(相關報導:
曝台積電2026在美建3奈米廠有變數 郭正亮:符合美國價值才能領補助
|
更多文章
)
面臨因美日貿易逆差而來的經濟戰,不同產業採取了不同的因應措施。日本的汽車業選擇前往美國設廠,許多其他的產業則藉由高漲的日圓把產業移往台灣、中國和南韓。在1992年,韓國三星的記憶體產值躍居首位,並獲得美國採納它的規格標準,自此日本記憶器廠商被徹底排除在外,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產值在到達1988年的頂峰之後便一路下滑,在2021年的市佔率只剩下6%,最大半導體企業的世界排名也退到15名以外。這個曾經在1988年宣稱「日本第一」的經濟強國,自此陷入「失落的10年」,後來又變成失落的20年、30年。
法國的藝術、觀光、時裝、化妝品和精緻農業產值世界排名第一。(陶在樸提供)
再來是一向以先進科技為傲的法國。法國的人口有六千萬,是台灣的三倍。他們會做核能電廠、空中巴士、戰機、航母、太空火箭,他們的藝術、觀光、時裝、化妝品和精緻農業產值世界排名第一。法國人在80年代發明的晶片卡是今天全世界銀行交易和手機通訊的安全基礎,法國金普拉斯公司(Gemplus)所生產的晶片卡在90年代成功打進各國的銀行與電信業,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在2000年,一家美國投資公司以推展美國市場為餌成為金普拉斯的股東,到了2002年,這家投資公司以銷售衰退為由聯合德籍股東逼退創辦人而取得金普拉斯的控制權。法國人在事後才發覺,這家投資公司與美國中情局的關係十分密切。
如果說法國失去金普拉斯是一個商業事件,在2014年的阿爾斯通事件則顯示了美國在商業以外的操作手段。阿爾斯通公司(Alstom)是法國製造工業的明珠,在全世界渦輪發電機、燃氣與核能電廠的興建和管理市場上佔有10%產值。一般在國際間的大型工程或採購案中,廠商付給中間人的「活動費用」和「貪腐回扣」之間往往存在著難以釐清的灰色地帶,在國與國的激烈競爭之下,法律的界線往往被拋在一旁(請參考台灣採購法國法拉葉艦事件)。在2013年,美國以違反《海外反腐敗法》為由逮捕了過境美國機場的阿爾斯通高層管理人員,並對其他高管發出國際逮捕令,檢察官提出的事證是阿爾斯通在印尼的電廠標案中行使了賄賂。在阿爾斯通與美國司法部門纏鬥了一年後,美國通用公司與阿爾斯通的兩位CEO見面,以免除個人起訴為交換,代價是出售阿爾斯通核心業務。於是阿爾斯通在認罪並繳交7.72億美金罰款後,公司遭到肢解和併購。在這場精心策劃的事件中,法國人不但失去了明星企業,同時也失去了所有核電廠的管理權。
在2008至2018年期間,總有26家公司因《海外反腐敗法》遭到美國司法部處以超過1億美金的罰款,其中只有五家美國公司。指標性的著名公司包括日本松下、德國西門子、瑞典電信、巴西航空、巴西石油、英國航太系統,而法國除了阿爾斯通之外,還有道達爾石油、德希尼布能源、興業銀行、阿爾卡特電信。在88.7億美金的罰金總額中,美國以外的國際企業「貢獻度」達到80%。
除了《海外反腐敗法》之外,另一個在2000年後被反覆祭出的美國法律是《銀行保密法》,這條法律要求任何和美國往來的銀行必須揭露其客戶及交易訊息,以防堵洗錢以及和北韓、古巴、伊朗等「敵對國家」進行交易。在2004至2015年期間,總共有14家美國以外的銀行被處以超過1億美金的罰款,罰金總額達到170億美金,其中以法國巴黎銀行在2014年所繳交的89.7億美金罰款成為最大的苦主。
(相關報導:
曝台積電2026在美建3奈米廠有變數 郭正亮:符合美國價值才能領補助
|
更多文章
)
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由國會通過的《貿易法301條》、《海外反腐敗法》和《銀行保密法》法,在原先上都出於良善的意圖,然而在近30年來,卻被不成比例的用於維持美國的利益和優勢。追究美國之所以能夠以高效率在全世界範圍內監控各國政府和企業的原因,是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情報單位的重點工作從敵對國家轉向反恐,再從反恐轉向自己的盟邦。在2007年由吹哨者史諾登所揭露的「棱鏡計畫」之下,美國國安局能夠獲得個體和企業的電子郵件、視訊、語音交談、影片、照片、社群媒體、檔案傳輸、登入登出訊息,並且能夠透過各種上網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電子手錶對特定目標進行攻擊。由史諾登所公開的資料顯示,數十名外國領袖被列入長期監聽清單,德國前總理梅克爾更早在2002年就成為監聽對象(這個時間點和金普拉斯的易手頗為巧合)。(相關報導:美國2002年起已監聽默克爾手機)
面臨美國針對貿易的單邊主義威脅,歐洲國家也不完全是弱雞,在1996年通過的《歐盟阻斷法》首先就禁止歐盟的經濟活動遵循美國的「長臂管轄」法律。(美聯社)
面臨美國針對貿易的單邊主義威脅,歐洲國家也不完全是弱雞,在1996年通過的《歐盟阻斷法》首先就禁止歐盟的經濟活動遵循美國的「長臂管轄」法律,其次對遵守美國法律,但卻違反本國法律的企業施加制裁,並對因國外法而遭受損失的企業予以救濟,最後則是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對美國的訴訟。在美國的政治壓力下,這些法律嘗試並未成功。進入21世紀後,在大型企業不斷遭到美國處以天價罰款的同時,歐盟也一次次以逃漏稅、違反隱私或壟斷向美國蘋果、谷歌、Meta等公司祭出訴訟和巨額罰金。(相關報導:Apple Pay涉壟斷 蘋果恐遭歐盟開罰)
相較於日本、歐洲的案例來說,由於台灣產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代工性質,台灣企業身陷美國法律火網的機會較低,指標性的案件是友達在2012年因聯合壟斷面板市場遭罰5億美金外加兩主管入監服刑,以及兆豐銀行在2016年因違反反洗錢的相關規定被裁罰1.8億美金。一般來說,跨國企業在面臨美國貿易訴訟時,基本上都會和檢查官達成認罪協議並繳交罰款,鮮少有真正進入庭審攻防的案例。友達案的不尋常處就在於它的經營者認為自己無罪,因而堅持要和美國法律較一高下,最後不但得承擔敗訴的懲罰,還付出了天價的律師費用。
台灣企業和政治人物對於遊戲規則的天真無知,在友達一案上顯露無遺。相較於歐洲的諜報戰,美國情報單位對台灣的監聽倒是不必費太大工夫,因為台灣的政治人物本身會主動「投懷送抱」(相關報導:朱立倫是美國線民?維基解密部分內容曝光)。事實上,美國貿易戰對於台灣的政經格局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應當記得,台幣對美金滙率在美國的壓力之下,從民國74年的40:1升到81年的26:1元,這促使了台灣民間資金從製造業流向房地產和服務業,以及傳統工業大規模地遷往大陸,成為中國這座「世界工廠」的重要推手。
就經濟角度來說,張忠謀是正確的:把晶圓廠遷往美國是糟糕的商業決定。然而從政治和軍事面來看就不一樣了。我們檢視近年來的區域衝突,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戰爭到俄烏戰都清楚地顯示,以無人機配合飛彈和地面火炮進行精準攻擊是取得勝利的關鍵要素。若是連一個受到制裁的小國伊朗都可以生產出許多低價無人機賣給俄羅斯的話,這方面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可說是才剛剛開始,無人機的支援、匿踪和攻擊能力在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可以合理地假設,伊朗無人機裡的關鍵零件多半來自於台灣、韓國和中國,而美國目前不論是在無人機的設計還是生產上並沒有顯著的優勢。
就經濟角度來說,張忠謀是正確的:把晶圓廠遷往美國是糟糕的商業決定。(美聯社)
「一寸長一寸強」原理,人工智慧晶片性能的等級基本上百分之百取決於電晶體的密度。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樣的科幻場景:未來的超小型無人機能夠不被偵測地深入敵境,在人工智慧導引下穿過複雜的建築迷宮,然後精準地取下敵方首腦的人頭...請問有那個國家的國防部長能夠拒絕這樣的誘惑?
美國人天真嗎?如果我們把它的各種商業手段(控股、併購)、法律手段(反恐、反腐、反傾銷、反壟斷)、資訊手段(監聽、媒體)以及條約手段(如廣場協議)一起考慮進來,請問台積電有什麼勝算?如果說華為孟晚舟案是因為中國政府的支持而免於落入類似阿爾斯通的命運,請問台積電在交了那麼多稅之後,能夠得到多少來自於國家的保護呢?
回顧過去的三十年間,當中國瘋狂地進行基礎建設的時候,美國人卻在全世界瘋狂地發動戰爭,這個消長的形勢就是今天美中矛盾的基本來源。我們可以合理地推論:如果美國人下定決心要以軍事力量來維持它的霸權的話,「美積電」就必須成為唯一的存在,方法是給予台灣政客無法拒絕的獎品--承認台灣獨立。在這個時候,請問台灣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晶圓廠被摧毁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