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正在殺死這個城市!」闖私宅、用噴水池洗腳…歐洲人怒點名:失格旅人幾乎都亞洲人

歐洲已有許多城市對外國觀光客反彈,他們認為比起亞洲觀光客帶來許多錢潮,還是寧願維持城市的美好。(圖/The Chen Dynasty@youtube)

身為觀光客,走一趟歐洲幾個特別受歡迎的城鎮,很難忽視那股來自居民隱隱的怨氣。舉例來說,葡萄牙里斯本大教堂旁的巷子裡,有人用黑色噴漆在牆上寫下「大眾旅遊=人類污染」。西班牙巴塞隆納街頭,一張貼在電線桿上的貼紙警告,「觀光客正在殺死這個城市」。奧地利小鎮哈爾施塔特(Hallstatt)有居民用告示牌提醒遊客,「我家不是博物館」

隨著亞洲和中東新興國家經濟成長,工作模式改變以致假期增加,以及廉價航空相繼營運,有錢有閒又願意出國旅遊的消費者越來越多。根據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UNWTO),自1999年到2016年,跨國遊客數從6億6400萬人增加到12億3500萬人,大幅成長86%。

觀光帶來人潮和金錢,各國都摩拳擦掌爭搶遊客,擁有豐富自然景觀和人文底蘊的歐洲常常是目的地首選。但對居民來說,遊客每天大批湧入自己的城市,改變了居住環境,已超出容忍界線。

今年,歐洲幾個熱門旅遊城市,不僅官方感受到遊客飽和的壓力而開始採取措施,居民也挺身抗議。

● 義大利威尼斯人口不到27萬人,一年卻迎來至少2200萬名遊客,比例差距懸殊,不時發生古蹟遭破壞的事故,當局只能禁止遊客席地飲食、穿泳衣逛街或跳入運河,否則最多可罰500歐元(約新台幣1萬7600元),但古典畫裡的幽靜威尼斯,無論如何再回不去。

● 克羅埃西亞的杜布洛夫尼克(Dubrovnik)有「亞得里亞海珍珠」美名,又因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引來更多遊客,短短半年就有200萬人造訪,官方已裝設監視器,控制每天進入古城區的人數,以保護世界遺產。

● 巴塞隆納於1990年迎來的遊客還只有170萬人,去年已超過900萬人。今年夏天,有極左派份子攔下遊覽車,朝擋風玻璃潑灑油漆或刺穿輪胎,以示不滿。

住在巴塞隆納郊區的奧立佛(Jacint Oliver)認為,觀光客已經太多,今年10月因為獨立公投事件,有些郵輪略過巴塞隆納,直接往更南邊的城市駛去,「這樣正好」。

住在觀光城市的居民,擔心的不外交通壅塞、物價拉高、傳統食舖變成毫無靈魂的紀念品店,房租漲價導致相熟的鄰里不得不搬家,留下的房子都成了民宿,進進出出的盡是外國人,還有凌晨或清早的狂歡笑鬧聲。

25歲、在巴塞隆納擔任導遊的諾艾米(Noemi SanEmeterio Huang)對此持較中立的態度。她說,「確實有一點這種現象,但觀光客不是唯一的因素」,很多本地年輕人也偏好時髦、高價的咖啡館,因此小店、老店關門不全是觀光客的錯,「只是不喜歡觀光客的人認為觀光客是唯一的問題,我覺得這也不對」。 (相關報導: 「天使的眼淚」嘉明湖3大詭異山難,遺體端坐湖底、罹難者竟在零下低溫褪去衣褲 更多文章

諾艾米身為觀光從業人員,也體驗過在地人的敵意。她說,帶團搭9人座小巴士移動,很容易招惹計程車討厭,「晚上車停外面,會有計程車司機敲壞,他們覺得我們偷了他們的工作」,但她認為以巴塞隆納的條件,大可讓彼此都保有工作。她說,巴塞隆納以美食、美酒和建築為傲,當然希望與外國人分享,只是人潮應該分散在不同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