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放寬停課標準後引發眾多討論,有政治人物對教育部放寬停課標準表示支持,並以「高中以下學生染疫率很低,萬一學生感染也不太會是中重症,請家長放心。」家長真的能放心嗎?面對這個新興的未知疾病,輕症真的沒關係嗎?
Ankit Jain等人於2021年12月發表了一篇關於Covid-19對人類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並指出當前流行的Omicron可能對全球的醫護人員產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影響。有越來越多極端倦怠(extreme burnout)和照顧Covid-19患者的從醫人員自殺的案例發生。此外,因為隔離與家人分開也對心理健康造成影響。英國的新冠肺炎研究小組,ZOE COVID Symptom Study,歸納出了Omicron的5大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頭痛、流鼻水、疲憊及打噴嚏等和普通感冒相似的症狀,但4人中每1人就會出現腦霧(brain fog)。雖然過去的研究表示腦霧主要出現在後遺症,但在ZOE的統計下,在剛罹病的急性期就有25%出現腦霧症狀,若症狀長時間持續,甚至會影響終身。
根據以上的報告我們可以了解到,Omicron不只對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對生理健康影響的多寡都還是個未知數。所以輕症真的不嚴重嗎?面對這個未知的病毒我們到底了解多少?是如何是信誓旦旦的請家長放心?即使是輕症,誰能保證10年後、20年後不會有其他後遺症的出現?更何況現在談論的是因年紀尚未接種疫苗的學生,誰能保證他們的未來?希望政府能夠將眼光放遠,在維持正常生活的前提下,依照更好的分級分類方式,避免置國人的健康於未知的恐慌中。 (相關報導: 今日新增1209例本土確診!台灣其實可以不用與病毒共存,醫師嘆「本來可以全身而退」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