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壽司之亂》客人沉迷拍照發ig,讓日本壽司師傅有了新煩惱…

現代人太愛拍照發ig,讓外表浮誇的壽司「照騙壽司」愈來愈熱賣,只求拍照美不注重味道的歪風,讓許多老派日本壽司師傅超苦惱。(圖/取自Business Musing,愛范兒提供)

剛剛捏好的壽司是最美味的,所以要盡快食用。壽司的米飯部分是用手捏制的,溫度和人的體溫一樣時最美味。

小野二郎說道,他所經營的「數寄屋橋次郎」是日本其中一家最難預約上的餐廳,連白宮也曾為歐巴馬預約小野的服務。據《Lens》報導,雖然難約,但這餐廳內的平均就餐時間只有15分鐘,懂得來的客人都知道壽司一定得趁「新鮮」吃才行。

(圖/取自《Lens》,愛范兒提供)
小野二郎(圖/取自《Lens》,愛范兒提供)

位於大西洋另一頭的料理大師們就煩惱多了。

紐約客們習慣在吃壽司時得「手機/相機先行」,廚師不得不看著自己的壽司作品從剛呈上桌時的「完美」狀態,在一張又一張照片下逐漸「衰敗」,錯失最好的食用時間,甚至部分廚師還為了塑造拍起照來好看的壽司而犧牲了味道。

被拍照糟蹋了的極品壽司

老實說,我想把手機給禁了。我希望顧客可以將手機調到飛航模式,然後放在一邊。我希望他們可以專心地享受食物。

米其林二星餐廳Sushi Ginza Onodera的大廚Masaki Saito說道。在他看來,壽司的每一部分,都包含著來自廚師訓練多年的技藝、漁民、進口商、配送商等的聯合努力,最終才達到這樣理想的狀態,「這就是為什麼它們值400美元(約合12300元台幣)。」 

(圖/取自The Hedonist Magazine,愛范兒提供)
Masaki Saito(圖/取自The Hedonist Magazine,愛范兒提供)

但一般食客至少得花上三四分鐘,才能拍出「完美的Instagram 照片」,部分食客甚至會「帶一台相機,一台手機來拍照。」

有趣的是,《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曾於2016年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其中指出,在吃飯前為食物拍上一張美美的照片,能讓食客覺得食物更好吃。對於同一塊紅絲絨蛋糕,和沒拍照的志願者相比,拍照了的人普遍認為蛋糕更好吃。不過,這個效應對於水果沙拉這種「健康」類貌似無效。

但對於「時效性」極強的壽司而言,「美照」​​的滿足感又是否能夠彌補食物應有鮮味的缺失?

Instagram 在改變壽司

除此以外,以「合適拍照發Instagram」為主審核標準的風尚,還在影響著部分紐約市日料的結構。其中一大趨勢就是海膽的崛起。

(圖/取自Instagram,愛范兒提供)
(圖/取自Instagram,愛范兒提供)

由於顏色鮮豔,並代表著「高級/昂貴」,帶海膽的菜式是Instagram 的寵兒,並成為了越來越多食客一坐下就要點的選擇。

「我在一些餐廳發現,帶海膽的日料佔了整個菜單的1/3」,Ian Purkayastha 表示,他是高級食材經銷商,專門做魚子、松露等高檔食材。Purkayastha 發現,即使是在他們公司的自己的Instagram 賬號上,帶海膽的照片也比其它的內容受歡迎。

(圖/取自Hungry Hong Kong,愛范兒提供)
(圖/取自Hungry Hong Kong,愛范兒提供)

不過,廚師可不喜歡海膽侵占一切的趨勢,因為它不是一種可體現廚藝的食材。海膽對刀工等處理的需求幾乎是零,只要材料選得好,就會好吃。

麻煩的是,海膽一般的處理方法都是做成帶紫菜的壽司塊,這種類型壽司的味道又特別講究「吃得及時」。另一家紐約的米其林日料餐廳廚師Masashi Ito 表示,如果海膽壽司放太久,紫菜「就會變得過分濕潤,會黏在你嘴裡,即便當海膽和米飯都被吃完後。」 (相關報導: 機艙早就全面禁菸,為何新飛機還「設有菸灰缸」?70年代一場慘案,令航空業不得不這麼做 更多文章

最後一種由Instagram 帶起的日料潮流,也許也是最糟糕的——將多種肉類層層疊加在一塊壽司上。

(圖/取自Instagram,愛范兒提供)
(圖/取自Instagram,愛范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