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清零」vs.「共存」之爭難有定論,中國尋求北京冬奧窗口放鬆入境限制

2022北京冬奧的宣傳海報。(美聯社)

中國關於「清零」和與新冠病毒共存的討論正在繼續,也許2022年2月的北京冬奧會是中國「重開國門」的時機。

這是來自中國國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的預測。這也是繼前中國衛生部部長高強言辭激烈地發聲力挺感染清零後,中國官方第一次鬆口,認為中國可以放寬嚴厲入境管制,但不是現在。

處在輿論風口浪尖的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8月18日晚發微博稱,「​​​目前國際的抗疫形勢依然非常嚴峻,中國仍然面臨巨大的疫情挑戰。但是我們必須有著堅定的信念,我們國家採取的抗疫策略是目前最適合我們自己的策略。『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

約一個月前他發聲倡議中國「與新冠病毒」共存,引發中國國內關於抗疫路線的討論。歷經一個月的討論後,曾光代表的中國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有所鬆動,提出了下一階段放開的可能性;原本提倡與病毒共存的張文宏再次肯定中國目前的抗疫策略,但不再白紙黑字提共存。似乎堅持清零的中國官方和與病毒共存的專家,達成了某種共識。

A woman uses her phone in front of a countdown clock showing 200 days to the opening of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 China July 19, 2021.
Reuters 有中國疾控專家稱,重開國門或許要到明年年初的冬奧會。

中國目前「必須堅決清零」

曾光近期接受鳳凰網採訪時表示,現階段中國對疫情必須「堅決清零」,「在本土免疫防線築牢之後,中國會轉變防疫策略,選擇放開」。曾光表示,明年的北京冬奧將是防疫策略嘗試轉變的契機,中國正在為此進行著冷靜客觀而緊鑼密鼓的籌備。

自7月下旬中國南京祿口機場發生疫情,隨後傳播到全國十多個省市,這波由變種病毒德爾塔引發的疫情最高峰時本土單日新增達到100多例,被認為是中國自2020年疫情受控後面臨的最嚴峻形勢。

截止8月18日0—24時,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報告新增本土病例五例。前一天中國本土新增6例,且均在江蘇。與此同時一些城市和地區也已解封。中國的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稱要力爭8月底前把當前疫情控制住。

A passenger wearing a protective face mask stands at the entrance to the terminal 3 departure hall of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amid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in Beijing, China, 05 August 2021.
EPA 嚴防死守幫助中國有效控制疫情傳播,但給航空等行業帶來的衝擊也非常明顯。

按照目前的新增數量來看,中國已初步控制住這波疫情。沿襲的還是中國式抗疫模式:封區/城、大規模核酸檢測和嚴格的二維碼檢查模式。

防控疫情的同時,中國全國各地多名官員和負責人因防控不力受處分。

從7月20日疫情爆發到8月10日,中國有40餘名公職人員因疫情防控不力被問責,其中本輪疫情的爆發地南京的副市長胡萬進被記過處分,南京市衛健委黨委書記方中友被免職。而南京祿口機場母公司東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馮軍,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徐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調查。

2022年冬奧會前可以做什麼?

一個普遍共識是,提高疫苗接種率。

截止8月17日,中國共接種18.8億劑疫苗,完整接種疫苗的具體人數未知。中國目前已批准3-17歲青少年緊急使用疫苗,多地在12-17歲青少年中推廣疫苗接種計劃。

Employees demonstrate indoor ski machines at Zhangjiakou Ice and Snow Sports Equipment Industrial Park, during an organised media tour to venues of the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in Zhangjiakou, Hebei province, China July 15, 2021.
Reuters
和東京奧運會類似,即將在北京舉辦的冬奧也面臨是否允許觀眾參加的討論。

英國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此前對BBC表示,中國重點的高危對象(高齡和有基礎疾病的人群)沒有得到有效保護。這是中國疫苗的臨牀試驗在最初設計時有欠缺的地方。

曾光也提到,中國目前堅持清零路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的老年人口規模相當大,在世界上可以說是老齡人口絶對數最多的國家,我們的慢性病患者也多,這是我們的國情。」

陳錚鳴建議中國引進國外在臨牀設計初期已涵蓋這類高危人群的疫苗。曾光也提及中國不應只依靠現在接種的滅活疫苗,應加快疫苗審批,其中涵蓋加快審批中國和海外合作疫苗的審批。

此前中國復星透露凖備進口德國的BioNTech疫苗,據中國的官方小報《環球時報》稱,中國有望在7月批准第一款外國疫苗進口。但截止發稿,這一消息尚未得到證實。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一處核酸檢測點內志願者口罩上貼著鼓勁用的貼紙(中新社圖片29/7/2021)
China News Service 過去一年多,佩戴醫療口罩成為了中國民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面對變異病毒Delta的威脅,已接種疫苗人士的抗體水平出現降低。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的研究發現,注射中國科興疫苗人士的抗體水平常或不足,接種者數月內的抗體已跌至偏低水平,令他感到詫異。

8月18日許樹昌團隊為部份人士補打第三針,一半人再打科興疫苗,另一半人混打復必泰疫苗。他希望能幫助政府解答混打疫苗的抗體水平表現。 (相關報導: 「我的字典裡沒有投降!」阿富汗民族英雄之子馬蘇德撂狠話:神學士展開談判,否則內戰不可避免 更多文章

距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不到半年時間,除了提高疫苗接種率以及引進國產品牌以外的疫苗,加強針或者混打也可能在中國的考慮範圍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