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多位內閣要員參拜靖國神社引發爭議,專家解析深層反思與文化意義

2021年8月15日,日本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參拜靖國神社(AP)

日本政府多位重要內閣成員最近紛紛參拜靖國神社,再度引起中國強烈抗議。對此,一些專家和學者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靖國神社的文化與社會內涵,以及政治家參拜的意義。

近日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內閣閣員包括防衛大臣岸信夫、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西村康稔、文部科學大臣萩生田光一、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以及國際博覽會擔當大臣井上信治,一共5位現任閣員參拜,創下2004年以來的紀錄。

政治人物參拜 究竟為哪樁?

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系主任林賢參認為,日本的政治人物參拜靖國神社,大都具有政治意圖,除了表態中國沒有權力干涉參拜之外,還有其選票考慮。

他對美國之音說:「日本遺族會是殉職官兵的遺屬組成的一個全國性組織,與靖國神社關係密切,任何參選自民黨總裁的人都要主張參拜靖國神社以爭取其選票。例如小泉純一郎個人意識形態並不明顯,但是為了爭取競選自民黨總裁的選票,特別是面對2001年的競爭對手橋本龍太郎曾經擔任遺族會的會長,小泉就保證每年參拜以獲得遺族會支持。」

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在2001至2006年任內每年8月均參拜靖國神社,總共6次,引起中國強烈不滿,兩國領導人因此多年沒有互訪。

關於菅義偉並未參拜的原因,中日近代史專家,靜岡縣立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榮譽教授嵯峨隆Takashi Saga對美國之音說: 菅義偉最近在民間的支持率實在很低,光是對付持續惡化的疫情就很頭痛了,很可能不想增加額外的風波。如果去參拜一定會引起亞洲諸國的不滿,對於現在面對聲量不利的他,還是不要太出風頭比較好,何況前首相安倍在位的時候也沒有參拜,延續下去避險就好。

2021年8月13日,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參拜靖國神社(AP)
2021年8月13日,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參拜靖國神社(AP)

防衛大臣參拜 中國強烈抗議

防衛大臣岸信夫的參拜是繼2016年12月稻田朋美之後首次有在職防衛大臣參拜。中國國防部官網在岸信夫今年參拜當晚即發布新聞發言人吳謙的新聞稿,說此舉是再次反映出「日方對待侵略歷史的錯誤態度和挑戰戰後國際秩序的險惡用心。韓國外交部亞太局局長李相烈也當日召見日本駐韓大使館總括公使熊谷直樹表示抗議。

靜岡縣立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榮譽教授嵯峨隆說:「岸信夫是安倍晉三的胞弟,也是前首相岸信介的孫子,家族一向與台灣十分友好,中國自然不會有好感。況且岸信夫是去年才入閣的,他所主張的中國政策至今尚未看到特別清晰的輪廓,與其說是因為防衛大臣的身份引起中國強烈不滿,不如說是因為家族淵源,以及擔任日華議員懇親會幹事長的關係吧。」

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系主任林賢參表示:「在80年代時中日雙方有一個不成文約定,即只要日本首相、防衛大臣、外務大臣不去參拜,中國就不會太有意見。事實上,在日本把A級戰犯(甲級戰犯)的牌位置入靖國神社之前,連天皇都會去參拜,中國也沒有什麼意見。」

林賢參指出,防衛大臣的參拜當然特別挑動中國的敏感神經,但這與岸信夫代表一般所言的右翼保守勢力一脈相承的淵源更有關係。 (相關報導: 日本戰敗日,首相菅義偉向靖國神社供奉祭品,絕口不提對鄰國的加害責任 更多文章

2021年8月13日,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西村康稔參拜靖國神社(AP)
2021年8月13日,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西村康稔參拜靖國神社(AP)

久居東京的中國民主陣線副主席王戴(Dai Wang)向美國之音指出,岸信夫一直都是親台代表,訪台次數頻繁,其兄安倍晉三在首相任內有些對台事務不便於直接表達,就透過胞弟傳達,可謂是兄弟分工合作。菅義偉去年接任首相後將岸信夫安排為防衛大臣,就是延續安倍色彩給中國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