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蘇聯冷戰結束的序曲、讓中國共產黨警惕的前車之鑑》莫斯科政變「八一九事件」來龍去脈

1991年8月19日,蘇聯民眾一早醒來聽到重磅消息:總統戈巴契夫因健康原因而不能繼續履行職務。

蘇聯官方通訊社塔斯社播發的消息還稱:國家的全部權力交給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

但,這是一條假消息。

坦克和裝甲車開入了莫斯科市中心,真實情況是:蘇共政治局強硬派發動政變,下決心中止戈巴契夫的民主化試驗。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宣佈,戈巴契夫的改革政策「已經走進了死胡同」,呼籲「恢復蘇聯的驕傲和榮譽」。

這就是震撼蘇聯和世界的「八一九事件」。

葉利欽
Getty Images 葉爾欽宣佈停止蘇共活動的決定,時任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震驚得一臉茫然。

「八一九事件」雖然只持續了三天,但是近5個月後的1991年12月25日,戈巴契夫宣佈辭去蘇聯總統職務,隨後蘇聯宣佈解體。

世界上成立最早、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共產主義國家,在成立不到70年後分崩離析。

政變始末

8月19日凌晨政變發生時,時任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和與之分庭抗禮的俄羅斯聯邦總統葉爾欽都不在莫斯科。

戈巴契夫正在克里米亞鄉間別墅度假。戈巴契夫拒絶與發動政變的強硬派合作之後,遭到軟禁。

葉爾欽在莫斯科郊外的家中得知突發事變的消息後,立即召集要員在家中集會,決定全面對抗。隨後,葉爾欽立即前往俄聯邦議會所在地「白宮」,組織反抗行動。

葉爾欽組織起草了《告俄羅斯公民書》,宣佈緊急狀態委員會「非法」,是「反動政變」,「號召舉行全民緊急大罷工」。

莫斯科的廣場上民眾越聚越多,而士兵不願執行鎮壓群眾的命令。當天下午葉爾欽在俄聯邦議會大廈外站在一輛坦克上發表演說,蘇聯電視台播出了這一場面,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葉爾欽還簽署命令,宣佈由他履行俄羅斯境內武裝力量總司令職務,直到戈巴契夫復職。

1991年8月,莫斯科紅場的坦克
Getty Images 1991年8月,莫斯科紅場的坦克。

8月20日,越來越多民眾響應葉爾欽的號召參加示威,在莫斯科的示威群眾估計達15萬,而在列寧格勒(聖彼得堡),約有25萬群眾上街集會。

當政變者認識到缺乏民意支持,軍隊也不會向民眾開槍之後,在8月21日凌晨,決定從莫斯科撤走一切軍隊。

蘇聯最高蘇維埃宣佈,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停止戈巴契夫的權力是非法的。8月21日晚21時,塔斯社報道,戈巴契夫已控制了局勢,他將盡快返回首都履行總統職權。

至此,歷時63小時的政變以失敗告終。

蘇共解散,蘇聯解體

「八一九」事件的最直接結果是蘇共被解散。

8月23日,葉爾欽簽署命令,停止蘇共的活動,沒收財產,對蘇共在政變中的作用展開調查。

8月24日,戈巴契夫宣佈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職務,建議蘇共中央「自行解散」。

戈爾巴喬夫與美國總統里根握手。蘇聯與美國關係緩和,冷戰走向結束。
Reuters
戈巴契夫與美國總統里根握手。蘇聯與美國關係緩和,冷戰走向結束。

8月2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決定「暫時中止蘇聯共產黨在蘇聯全境的活動」。

1991年12月25日聖誕節,已經辭任蘇共總書記職務的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佈辭職,最高蘇維埃於26日宣佈蘇聯解體,美蘇爭霸的冷戰格局在一夜之間改變。

多年以後,歷史學家和觀察人士都認為,1991年8月的莫斯科政變未遂之前,蘇聯解體的趨勢已經有跡可循。

1991年1月初,蘇聯派出軍隊佔領立陶宛的議會、電視大樓等,希望迫使在1990年決定脫離蘇聯獨立的立陶宛重新回到蘇聯大家庭。 (相關報導: 定案了!美國新任駐中國大使是他,將深度參與美中競爭、合作與對抗政策 更多文章

葉利欽在議會大廈的坦克上向全蘇聯發表演講,迅速傳遍全世界。
Getty Images 1991年8月19日,葉爾欽在議會大廈的坦克上向全蘇聯發表演講,畫面迅速傳遍全世界。

但這場血腥事件卻加速了國際社會對立陶宛獨立的承認,因此被認為實際上標誌著蘇聯解體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