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只開放兒童打莫德納揭密!Omicron下兒少憂鬱:不是沒疫苗打就是打了也不能正常生活

面對Omicron強烈攻勢, 食藥署4月17日通過莫德納兒童疫苗EUA,不過青少年打了疫苗也無法過正常生活。(資料照,顏麟宇攝)

Omicron社區傳播兵臨城下,面對中央各項防疫措施持續鬆綁,成人因有疫苗保護尚且可以戒慎不恐懼,但兒少卻是兩樣情。目前全國0至11歲完全未接種疫苗的兒童,情勢令人擔心,即使食藥署4月17日審查通過莫德納6~11歲兒童疫苗的EUA,但在指揮中心未超前部署下,兒童疫苗何時到位、開打,仍待商榷。而12至17歲青少年則很鬱卒,雖然近9成至少接種1劑疫苗,然不少縣市與學校仍宣布暫停畢旅、戶外教學、社團成果發表等活動,讓這群大孩子紛紛質疑政府「雙標」。

「停課標準一下子放這麼寛,小小孩又完全沒打疫苗,家長真的會嚇死!」小一生馬尾的媽媽表示,雖然很多專家都說,兒童即使罹患新冠肺炎尤其是現在流行的Omicron,重症率與死亡率非常低;但同時也有專家說,有相當比例的人在染疫之後,即使康復了,也會留下症狀與程度不一的「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而這些不確定性,仍令家長害怕。

就算3月ACIP建議開放兒童接種,政府也沒疫苗給孩子打

事實上,今年(2022)3月24日,中央疫苗政策最重要的徵詢對象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曾召開臨時會,針對國內5到11歲兒童是否應開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以及12至17歲青少年是否應該接種第3劑追加劑(booster)進行討論,但最後的結論是暫不實施。

一名不願具名的ACIP委員透露,當天會作出上述結論,一方面是因為當時國內疫情尚在低點(會議進行當天本土病例只新增15例,召開會議前一周平均單日新增本土病例數甚至只有個位數);另一個關鍵原因是,在4月17日食藥署召集專家審查通過莫德納(Moderna)可以打在6~11歲兒童身上的緊急使用授權(EUA)之前,政府尚未批准任何一款Covid-19兒童疫苗。更甚者,國內多數青少年接種、也是目前全球最多兒童青少年族群接種的BNT疫苗,台灣現今幾乎已1支都不剩。換言之,就算3月下旬ACIP便建議開放兒童接種疫苗,政府可能也沒疫苗給孩子打。

根據引自疫情指揮中資料的統計,目前國內只剩下少量AZ與高端疫苗,即比較有可能可供兒少接種的BNT疫苗幾乎沒有。(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提供)
根據引自疫情指揮中資料的統計,目前國內只剩下少量AZ與高端疫苗,即比較有可能可供兒少接種的BNT疫苗幾乎沒有。(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提供)

疫情拉緊報  食藥署4月17日通過莫德納兒童疫苗EUA

不過,在疫情連日確診人數突破千人之際,面對眾多家長與專家學者聲聲催促,中央疫情指揮中心(CECC)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針對兒童新冠肺炎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審查,疫苗業者中莫德納的資料送的比BNT還快。最新進度是,食藥署4月17日邀請專家學者審查通過莫德納6~11歲Covid-19兒童疫苗的EUA;BNT的兒童疫苗EUA進度也在持續推進中。 (相關報導: 顧爾德專欄:學上海還是南韓?防疫「新台灣模式」影響九合一大選 更多文章

0417核准兒童接種莫德納。衛福部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4月17日審查通過莫德納6~11歲Covid-19兒童疫苗的EUA。衛福部食藥署提供

至於兒童疫苗的採購,陳時中的說法是,CECC與相關疫苗業者的採購合約洽談已進行了至少2個月,所以並非如外界所言政策反應慢半拍。只不過Omicron陰影之下,各國疫苗搶的都很兇,所幸目前我國與業者談判已至最後階段,但在最後定案前,細節不便對外透露。

支持《新新聞》

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針對12歲以下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利弊,目前專家學者的意見並不一致。但他個人認為,根據各國經驗,在Omicron極有可能造成國內大規模社區傳播的情況下,兒童不但有必要接種疫苗,且即使要先為全國6至11歲兒童接種(內政部最新統計共122萬5288人),打疫苗需要時間,又疫苗打下去後產生抗體也需要時間,所以應該愈早打愈好。

ACIP召集人、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也認為,雖然從今年1月1日至4月13日止,國內累計共有1604名兒童青少年確診新冠肺炎,其中沒有任何一例中重症或死亡;但那是因為兒少感染新冠肺炎的致死率約為萬分之1,在染疫分母仍有限的情況下,暫時看不到重症與死亡是很正常的事,然一旦未來國內疫情升高,兒少累計染疫人數突破萬人大關時,大家最不想看到的情況就有可能發生。

今年1月1日至4月13日國內兒童青少年確診人數1604人,尚沒有任何一例中重症及死亡。但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感染總人數還不夠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今年1月1日至4月13日國內兒童青少年確診人數1604人,尚沒有任何一例中重症及死亡。但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感染總人數還不夠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李秉穎進一步解釋,部分專家學者不積極鼓勵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主要是考量疫苗的副作用,而兒少的臨床試驗人數相較成人也確實沒有那麼多。但根據美國的大數據統計,兒少接種疫苗後較常見的嚴重不良反應為過敏性休克與心肌炎、心包膜炎,惟其合計的發生率也只有萬分之0.1,即發生機率只有兒少一旦染疫後致死率的10分之1。更何況,只要接種疫苗後密集監測,過敏性休克等嚴重不良反應的致死率趨近於零,所以結論是兒童接種疫苗還是利大於弊。

有沒有打疫苗停課標準都同一套   家長質疑邏輯說不通

除了沒疫苗打,很多國小以下學童家長對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停課標準也很有意見,家中2個孩子分別就讀國小與幼兒園的yoyo媽媽就說,單就國中以上大孩子多數都打了2劑疫苗,國小以下1劑都沒打,但其停課標準卻是同一套,邏輯上就完全說不通。

對於教育部官員宣稱,新訂停課標準的考量之一是體貼上班族家長的照顧問題,yoyo媽媽也不買單地反問說,去年(2021)5月國內爆發社區傳播時,學校實體課程停了2、3個月,當時政府怎麼不體貼家長的照顧難題呢?所以結論是,孩子是家長的心肝寶貝,實體課該停就要停。至於家長的照顧問題則應仰賴配套措施解決,例如落實勞工防疫照顧假,以及要求各校針對實在無法分身照顧孩子的家庭,提供特別的照顧服務等。

教育部日前公布新訂停課標準,標準較過去寬鬆,且未打疫苗的國小以下學生與有打疫苗的國高中生停課標準一致,引發許多家長不滿。(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日前公布新訂停課標準,標準較過去寬鬆,且未打疫苗的國小以下學生與有打疫苗的國高中生停課標準一致,引發許多家長不滿。(教育部提供)

相較於兒童疫苗政策未定,眼前要打也沒疫苗可打,青少年面對的則是另一種令人鬱悶的窘境。

基於研究顯示青少年感染新冠肺炎比例較兒童稍高,去年底CECC通過緊急使用授權,率先為全國約121萬名12至17歲青少年接種BNT疫苗。而根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為止,國內青少年至少接種1劑疫苗的人口涵蓋率為88.9%,更有80.7%已完全接種2劑疫苗。只不過對於部分尤其是北部地區的青少年來說,乖乖聽大人的話接種疫苗,還是沒能讓他們保住珍貴的青春與回憶。

阿妹演唱會大甲媽繞境持續  國高中生活動卻喊卡引反彈

以北一女為例,其原訂於4月6日至4月8日針對高二學生實施前往墾丁的畢業旅行,就因台北市政府一紙公文喊卡,令眾多「小綠綠們」大為失望與氣惱,不少學生為此還刻意在原本要去畢旅那幾天穿著花襯衫、海灘褲去上學,並發揮阿Q精神的說:「我們人雖在台北,但心已在墾丁倘佯於陽光、沙灘與海浪之中了。」

類似的情況,成功高中學生籌備近1年的百年校慶舞會,也被市府要求暫時取消,眼看已支付的海報、門票及場地設計等逾萬元費用就要泡湯,也令學生相當不解,為什麼同一時間藝人張惠妹在小巨蛋舉行的演唱會可以「歌照唱、舞照跳」,跨縣市舉行且每天動輒數千人聚集的大甲媽繞境也能如常舉行,反倒是相較之下規模小了許多的學生活動要被犧牲?又大人的經濟活動因疫情受損有紓困與補償,為什麼學生沒有?

20170120-大學學測於20日登場,成功高中考場外高掛粽子的裝飾物及考生的許願籤。(顏麟宇攝)
成功高中學生籌備近1年的百年校慶舞會,因疫情而被台北市政府取消。(資料照,顏麟宇攝)

至於不少國高中生很在意的社團成果發表,已連續3年被臨時取消了,辛苦1學期或1年準備、練習甚至節省零用錢投入的心血,即使打了2劑疫苗還是泡湯,不少學生憤恨難平,社群上反彈政府「雙標」的聲浪爆表,「為什麼大人可以去聽阿妹演唱會、可以去大甲媽繞境,我們卻什麼都不行,難道只因我們沒選票!?」

成人少年防疫兩套標準  黃立民:要有更具體可信的科學數據

對此,黃立民表示,站在醫療專業的立場,他認同青少年的主張,即有了疫苗的保護,即使無法完全避免突破性感染的發生,但青少年的重症與死亡率也不會比成人高。地方政府若在同一時間點內,要對成人與青少年社交活動祭出鬆嚴完全不一的兩套管制標準,不能什麼都拿經濟當理由,必須拿出更具體可信的科學數據,才能讓這群大孩子心服口服。

至於青少年的第3劑追加劑(booster)該不該打?什麼時候該打?黃立民認為,各國研究數據顯示,即使完全種2劑新冠疫苗,在接種約2個月之後,人體內的中和抗體濃度就會開始逐漸下降,一直到接種後約6個月,就會到達一個臨界點。而國內絕大數青少年都是在去年底就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面臨這一波Omicron疫情來勢洶洶,即使現在即刻開打第3劑也不算早。

0417新增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4月17日新增1210例,創下新高記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由Omicron主演的大役即將登場,且從陳時中原本預估本土病例單日新增病例破千的時間點可能會在4月底,但4月15日本土病例新增便達1209例,同日新增的中重症病例也多達10例(接下來2天16、17日本土病例單日新增亦破千,17日新增1210例為新高記錄),顯示疫情擴散的速度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而部分專家學者預估5月中旬前國內本土病例單日新增可能破萬例,其預測成真的可能性,也愈來愈高。

無須過度恐慌,但也不能輕忽

所謂練兵千日用在一時,經過2年的整備,近80%的國人都已完全接種2劑疫苗,另54%的國人更有3劑疫苗傍身,加上Omicron相較前面幾支變異病毒株,感染者多為輕症或無症狀,大家的確無須過度恐慌。

0417本土病例分析。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這波疫情擴散速度快,中重症病例4月17日增加7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然而不恐慌不代表可以輕忽,甚至放任病毒傳播,畢竟隨著病毒在社區散播開來,還是會觸及沒有接種疫苗的老人,乃至於小小孩。且即使致死率只有萬分之1甚至更低,對於遭遇不幸的家庭來說,仍是百分之百永生難以彌補的傷痛,而這才是我們必須嚴肅以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