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兒台灣站上世界C位:呂欣潔的同志外交

酷兒台灣站上世界C位:呂欣潔的同志外交。(呂欣潔提供)

「我們要選擇被看見——但是以他人強加的身份,或者是堅持自己的樣子?——對同志團體而言,這點是很清楚的,你要堅持你想被看見的樣子。」

身為同志,或身為台灣人, 有時面對的困境其實很類似——世界抹煞無視你的認同,更巨大的勢力想用強加的其他名字定義你。作為來自邊緣島嶼的同志運動者,呂欣潔「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策略確實也帶有那麼一些酷兒色彩。

2016年,呂欣潔以出櫃女同志的身份參選立委,其後更參與創立婚姻平權大平台(現更名為彩虹平權大平台),在同婚公投的慘烈戰役後持續推動同志平權,但早在這一切之前,「來自台灣的 Jennifer Lu」就已是國際同志運動圈熟悉的名字。

隔著視訊螢幕,呂欣潔笑得眉眼彎彎向《世界走走》示範,每回以台灣代表身份出席國際場合,她總會主動請纓擔任大小活動環節主持人,藉機獲得拿起麥克風向全場自我介紹 “I’m Jennifer Lu From Taiwan” 的珍貴十秒鐘,全場大合照當然也要設法卡進「C位」,所有努力無非就是要「讓世界看見台灣」。

「我覺得台灣做得很好啊,為什麼都沒人知道!」呂欣潔自稱為台灣同志運動的業務員,把握每個「推廣產品」的機會,就算沒有經費贊助也要「掏媽媽的錢包」參加,但練就這身推銷功夫的過程中,她可是繳了不少學費。

外交第一課:沒法工作、逃回台灣

2010 年,是呂欣潔第一次代表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出國,參加全球最大LGBT組織「國際同志聯合會」亞洲分會(ILGA-Asia)在印尼泗水舉行的年會。十多年前的印尼社會對同志不友善程度更甚今日,大會所在的飯店遭穆斯林團團包圍抗議,甚至敲遍一間間房門要「獵捕同志」,會議還沒正式登場就被迫中止,與會者在警察護送下連夜逃離飯店,她在機場睡了一晚,才搭上回台班機。

國際工作初體驗就上演逃回台灣的驚魂記,呂欣潔形容自己因此硬生生從原本的舒適圈跳脫出來——儘管同志在台灣仍舊面臨歧視與壓迫,但至少無須時刻擔憂人身安全,也能公開上街爭取權益,「我意識到,在國際上還是有人會因為同志身分危及生命的。」

觀照他者的處境,是印尼行這場震撼教育帶給呂欣潔的「外交第一課」。

呂欣潔解釋,正是在那個時間點,國際同志運動也開始愈發重視成員地域、性別的多元性。她自己「台灣/女性/同志」的多重邊緣位置,反而成為躋身國際場合的加分項,讓她能以亞洲女同志的「稀有動物代表」之姿被看見、被記住。

2012年從澳洲留學歸國後,呂欣潔繼續從事同運倡議工作,也越來越常獲邀參與國際同運的串連活動。對她來說,拿到台灣人鮮少能獲得的國際場域入場券,除了與其他團體「交朋友」建立人際連結的功用,更重要的是從中了解國際上的遊戲規則與當前重視的議題;把跨國交流的養分帶回台灣。

經過多年耕耘,呂欣潔成為國際同志運動圈熟悉的台灣臉孔。 (呂欣潔提供)
經過多年耕耘,呂欣潔成為國際同志運動圈熟悉的台灣臉孔。 (呂欣潔提供)

「在國際同志社群,沒有人會稱呼我 Chinese」

當然,不管是什麼領域,只要代表台灣做外交,都少不了中國因素的作用。 (相關報導: 今年除夕,他和他帶著女兒一起回老家 更多文章

2015年,美國 NGO「國際立即行動」(OutRight)邀請呂欣潔到紐約參與世界人權日的國際 LGBT 平權倡議行動,更計畫讓她在聯合國總部大樓內以「華人家庭傳統價值觀與同志家庭成員共存的經驗」為題,向聯合國員工與各國官員發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