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遏制全球暖化,世界各國致力於發展綠色能源,而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是「鈷」,它是綠色經濟的核心,是手機、筆記型電腦、電動車電池的關鍵材料,中非剛果民主共和國是全球最大鈷生產國,小規模、非正規的手工採礦開採了剛果民主共和國約15%的鈷礦。然而,英國期刊《經濟學人》指出,手工開採鈷礦伴隨而來的是僱用童工、礦工惡劣的安全條件、勞動剝削等問題。
多年來,鈷(cobalt)無人問津,而現在它是綠色經濟的核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作者預測,隨著世界各國試圖遏制全球暖化,在2050年之前,鈷的消費量可能會增為6倍。然而,他們也指出,鈷供應可能成為各國清潔能源的瓶頸。
剛果民主共和國(DRC)是全球最大鈷生產國,全球60%-70%的鈷產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銅帶區(Copperbelt)。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鈷大多是大型銅礦開採的副產品,剛果民主共和國另一個重要的鈷礦供應來源是「手工」採礦,小規模、非正規的手工採礦開採了剛果民主共和國約15%的鈷礦,這超過了全球第二大鈷生產國俄羅斯的全部產量。
L’envers du confort illusoire de l’occident. Vous allez en avoir des voitures électriques. Plein. pic.twitter.com/Kb5oELNzXj
— Alexis Poulin (@Poulin2012) June 18, 2022
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手工採礦者對全球供應鏈至關重要,比起大型機械化採礦,手工採礦獲得的礦品質較好,手工採礦者還可以根據鈷或銅的相對價格選擇開採哪一種礦。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銅帶區約有14萬至20萬人從事手工採礦工作,2017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有效全球行動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Global Action)一項研究表明,該銅帶區60%的家庭以手工採礦為生。
根據德國聯邦地球科學與自然資源研究院(BGR)的數據,剛果民主共和國銅帶區大多數人每天的收入不到 10 美元(約新台幣301元),而該國73%的人每天收入低於1.9美元(約新台幣57元),因此採礦工人的收入仍然比大多數人的收入來得高。
手工採鈷礦的問題
剛果民主共和國手工採鈷礦的主要問題是小型礦山危險且污染嚴重,多個國際非政府組織都報告了礦場坑道坍塌或地下發生火災時礦工喪命的可怕事件。
更糟糕的是,他們發現年僅7歲的童工被派去挖鈷。根據BGR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近發表的報告,剛果民主共和國約25%至30%的礦區都有童工,該國東南部豐古魯姆鎮(Fungurume)少年瑪蜜(Kitenge Mami)向《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表示,自己去露天礦場工作是「因為不想當乞丐」。
Solution: get some more children from the DR Congo to mine the cobalt for your fossil fuel charged EV's so you can feel like you're saving the planet.No cost is too high, right? pic.twitter.com/QnucOJjm4a
— Andrew Cameron (@andthomcam) July 6, 2022
國際非政府組織「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2016年發布了一份深具影響力的報告,該報告指出手工採礦的人力成本問題,之後一些大型手機製造商與汽車公司承諾未來使用的電池將不含手工開採的鈷,並提高小型礦山的安全。然而,《經濟學人》指出,6年已經過去,但幾乎一切都沒有改變。 (相關報導: 從夜視鏡到核武都用得著它!美國軍工產業嚴重依賴中國關鍵礦物,專家憂「一旦開戰怎麼辦」 | 更多文章 )
這些小規模手工採礦的礦工面臨的工作條件沒改善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被推到行業邊緣。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手工採礦意味著僅限於特定地點,南部科盧韋齊市(Kolwezi)一些大型工業礦區默許手工採礦。儘管有些礦場已經手工採礦數十年,但礦工仍然很弱勢;2019年,剛果民主共和國軍隊從中國鉬業(China Molybdenum)擁有的騰克豐古魯姆礦場(Tenke Fungurume)驅逐5千名至8千名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