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競爭未歇,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以參訪造船廠的經驗點出,如今兩岸情勢大不相同,軍工產業或可能成為撐起台灣的另一個新興產業。他更透露,對於台灣的飛彈實力,一位中科院前官員表示,在世界名列前茅,「可是不能講。」
謝金河今(10)日在臉書指出,台灣有三大造船公司,去年上半年先看了台船公司,下半年到宜蘭看龍德造船廠,這次來到在1973年由董事長韓碧祥創立的中信造船,得到的震撼最大。
謝金河提到,台灣40年沒有造艦,尤其自尹清楓案後,台灣就沒有再造軍艦,中信造船為了生存,只能建造漁船或遊艇;而資料顯示,兩岸驅逐艦船齡,台灣是41年、中國是7年,「這個對比拉出台灣迫切的危機。」
謝金河進一步說,不過未來3個月的標案,可以讓台灣三大造船公司忙好幾年,標案包括海巡署巡防艦、海軍5艘600噸級塔江艦及反艦型巡邏艦沱江號。他點出,在馬政府時代,大家期待兩岸和平,台灣軍工產業發展停滯,現在則是急起直追,或可成為撐起台灣的另一個新興產業。 (相關報導: 為何郭台銘篤信關公?與王金平、星雲法師熟識 竟是重大爆炸案串起因緣 | 更多文章 )
文末,謝金河透露,自己曾經詢問從中科院最高層級退下來的官員,台灣飛彈實力強不強?對方回稱:「台灣在世界名列前茅,可是不能講。」至於無人機領域,一位中科院博士督導也告訴他,台灣的製造實力底藴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