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那麼會賺錢,為何大多數晚年卻負債累累?吳淡如用親身見聞,告訴你不懂理財的可怕

不會理財的人,也不會理人生,所以不管財神爺怎麼愛他,他連拿到的紅包都會變成釘子!(資料照,取自吳淡如臉書)

理財,是我曾經逃避,但一定要學會的東西。

有些人有錢沒錢都痛苦,為什麼?

我喜歡從案例來分析問題。案例,是在這個世界上活生生發生過的問題。

幾天前我看到一個來自加州的新聞:一個加州中年男子,本來以木工為業,車禍斷了一條腿後,只能靠每個月兩百元美金的救濟金過活。

有一天,他閒閒無聊看電視,看到了一個拍賣會在拍賣兩百年前的印第安織毯,他覺得好面熟:自家櫃子裡不是有一條嗎?祖母過世之後,一直放在那兒。他把舊毛毯拿出來拍賣,竟然拍到了一百五十萬美元!原來,它是北美原住民納瓦霍族的產品,至少有兩百歲!

這是一個鹹魚翻身的故事,很值得高興,是嗎?

並不是。他沒有開心很久,他把錢拿來在加州買了兩間房子,還有一些看似必要的東西,但一年後錢漸漸花完,房屋的保險金和稅金讓他吃不消(呵,這是我從來不考慮在加州置產的原因,我的朋友已經都發現,高昂的仲介費、維持費,還有各種稅,就算房價漲三成也賺不到什麼錢)。他還是找不到工作,殘障津貼因為一夕致富後被取消,他正打算搬到賦稅較低的愛達荷州,看能不能鬆口氣。

他的人生問題還不止在錢。有錢後,他並沒讓自己的孩子「完全如願」,孩子罵他自私鬼,他的姐姐覺得他拍賣的毛毯也該算自己一份,正在告他!

這個人的人生,其實跟很多人的人生一樣,窮時感嘆,有錢時也會感嘆,問題出在哪裡?出在:他根本不會理財!

理財的背後不只是盤算錢的腦袋,而是:你如何看待你的人生,如何對待你的家人,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這三者都是要「理」的,用的是同樣的邏輯, 如果一個「理」錯了,通常其他兩個也不會對到哪裡去。

我的朋友幾乎都到了中年,不管有多麼優秀的學經歷,甚至從小到大都念第一志願,到了中年,才發現自己「日後可能沒有退休金」或「根本不可能靠退休金存活」的占大多數。

我在影劇圈待了很久,藝人們在單位時間內賺取報酬算是最高的,但是以前的天王天后,到了中晚年後負債比財產多的也占大多數。

可見會不會理財,和智商無關,也和你拿的報酬無關

別盲目相信別人的「保證」

我們先來聊聊什麼叫做理財?理財的最基本原則,應該跟松鼠藏松果很相似,聰明的松鼠,不能夠藏了松果之後,不知道要把它放在哪裡?也就是:在你可以揀到松果的春夏秋天,要能夠存夠松果應付冬天。而且,你存的松果不要給其他壞松鼠或懶松鼠偷走

如果這些松果好好運用,可以長出松樹,或者形成一片松果田,那就更妙了!(各位,松果只是比喻,千萬不要像植物學家一樣來跟我計較松果是否可以種出松樹等問題!) (相關報導: 明明沒吃大餐、沒買奢侈品,為何仍存不到錢?省錢達人5招秒揪出你的「不良用錢習慣」 更多文章

很多人都以為理財就是「賺錢」,這是不對的,但是大家習以為常。我不是理財專家,但是我很擅長管理自己的松果。我常常遇到這樣的朋友,坐下來求知若渴的問:「你可不可以教我理財?我都不會。」然後馬上接著問:「請問現在買某股票(黃金)或某國房地產可不可以賺錢?」那個叫做投資,或者投機,絕對不叫做理財。這種想要靠別人的專業知識,亂槍來打松果的人,是最容易被騙的人。他們也許心裡已經想要買某個商品,但追求的是別人的「保證」,越多人保證,他就覺得「好穩定,一定行!」但很可惜,看人類的投資史,從來不是「多數人覺得好就是對的」,在離現在最近的那金融風暴雷曼兄弟倒閉之前,沒有任何理專說它不好,華人圈很常見的「高利貸老鼠會」,每個「教主」都告訴你能保證你獲益,保證你跟著他高枕無憂,保證你錯過他可惜!然後呢?